繼Q50L去年高調上市后,東風英菲尼迪初嘗甜頭,看到豪華車市場并非老牌勁旅ABB的“三國演義”,只要產品力夠強,自然能打動更多的理性消費者。拿什么車型在SUV領域里再下一城?東風英菲尼迪選擇了QX50。而這一步棋可謂更加大膽——用2.5L自吸發動機對抗大行其道的增壓陣營。QX50有多少勝券,又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強項?也許這篇試駕文章會為持幣觀望的消費者們提供一些參考。
東風英菲尼迪QX50(以下簡稱“QX50”)2880mm的軸距,可以說力壓同級別競爭對手,相比進口版QX50軸距加長了80mm,粗略算幾乎相當于一拳的長度,這也是QX50的一大賣點。對于增長的這80mm,到底給了我們多大的后排腿部空間,這在后面會詳細談到。除此之外,4744mm的車身長度也在同級別車型中占盡了優勢。
“保留經典,小改怡情”,是東風英菲尼迪在Q50L上取得的成功經驗。不過這依賴于原有進口車型的外觀獲得了足夠的認可。如今這臺QX50,其“變臉”的程度就比Q50L大了許多。在一系列的元素更新與成本取舍后,我們看到國產QX50取消了進口版本的橫向鍍鉻條進氣中網,換為更加復雜的波浪式中網;霧燈區的設計不再那么簡約;保險杠處增加了銀色裝飾。相比海外版QX50,其前臉確實復雜了許多。海外版的設計師就曾經講過,QX50的設計靈感來源于鯊魚,國產之后的QX50也繼承了下來。
可能找不到第二個品牌使用這種設計的大燈了,在大家都對“硬朗、運動”趨之若鶩時,英菲尼迪告訴我們如何用柔美詮釋豪華。大燈的立體感很強,與車身平面融合得也非常到位,我們也許不會直言QX50的大燈漂亮,但絕對是最耐看的。
雖然東風英菲尼迪官方將QX50定義為“風尚智能四驅SUV”,但我更覺得它的側面觀感更像一臺跨界車。扁平的車頭、修長的車身、下壓的車尾,這些都是跨界車的典型元素。當然比進口版多出8cm的軸距也對這種跨界范兒做出了不少貢獻。行李架、車窗包圍裝飾條、門把手還有底部裝飾條皆為銀色,QX50身上甚至多了些“行政范兒”。
外觀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不過我們從QX50略微凸出的車頭下唇、修長的車身和厚實的車尾不難看出,英菲尼迪的設計師想要在QX50身上努力營造出豪華品牌車型傳遞的信息——大氣、穩重,而19寸的大腳又讓它毫不掩飾自己時尚運動的一面,不能主觀又武斷地說QX50是同級車型中最漂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將豪華與時尚兩者結合得非常成功。
來到QX50車內,一種特有的豪華感撲面而來,全棕紅色內飾配色一般只在豪車上才能看到。除中控臺控制區和手套箱蓋板等處,幾乎100%的面板均使用棕紅色搪塑材質包裹。一般來講,豪華品牌車型同價位的轎車內飾要明顯好于SUV車型,但英菲尼迪的SUV車型在內飾用料上并無縮水。
液晶屏的操作這里要吐槽了。本身系統信息是很全面的,油耗、維護保養、聯網、導航地圖乃至語音識別等等功能均能實現,但觸控屏下方復雜的按鍵區上手難度很大。在按鍵布局上,經常使用的BACK返回鍵卻只是轉輪左下方那一個小圓點,或者點擊屏幕右上角,行車操作并不方便。希望廠商能針對這點細節進行后續的優化。不過廠商對按鍵的表面進行了凹凸弧度的處理,無論觸感還是按鍵回饋力度都很扎實。
英菲尼迪的工程師總能帶給我們驚喜,“頭枕衣架”、電動座椅還原等功能都是市面上很難見到的,可見產品設計時的細心,但門板儲物槽的表現卻令人費解。編輯在試駕過程中也在思考:我們到底有多高的頻率會用到后門的儲物槽?就我個人而言,里面更多的是存垃圾……也希望讀者在看過之后,能根據自身的情況,理性地對待“有”與“真的用到”,乃至“沒有不行”的區別。
不出所料,QX50這套成本相當高的底盤給車輛帶來了足夠優秀的操控體驗,無論是全油門加速還是中高速過彎,車身的抬頭與側傾都控制得非常到位,當然245mm的大腳板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方向盤圈數不少,可變轉向比使得初段車輪對方向盤轉角的反應比較慢,后段開始變得靈敏起來,在過100°角以上的急彎時,偶爾你需要對放向盤進行一些修正,不過只需要十幾分鐘的熟悉,你就可以在底盤的有力承托下,開著一輛SUV在山路上撒撒歡了。高速駛過非鋪裝路面時,頗有韌性的懸架似乎知道你需要獲得多少路面回饋,同時又能讓乘坐者不至于渾身亂顫,舒適性與路面信息的傳遞協調得恰到好處。
動力上,2.5L V6自吸發動機的平順首先毋庸置疑,相比直列四缸有著本質的不同,發動機本身的動力輸出足夠線性。這臺7速變速器的表現很有意思,編輯認為它的換擋邏輯有三種性格,在油門踏板0-30%這個日常平緩使用的區間段,它會很順從地完成起步、升擋提速直到巡航三項工作;在30%-70%這個區間段內,變速器似乎自愿進入了“ECO”模式——輕易不降擋,努力維持較高擋位完成中段加速;如果你需要急加速,一旦油門踏板深入到70%以上,變速器好像突然醒過來一樣,直接將發動機轉速拉到5000rpm,隨著聲浪傳入車內,源源不斷的動力才給到你足夠的加速度,而5000rpm也正好是峰值扭矩輸和高功率輸出的點。
不難看出,工程師對這套動力總成的調校還是偏向經濟的,這與Q50L明顯運動化的感受大不相同。駕駛QX50,你需要通過油門踏板的深度明確告訴它自己的加速意圖,而在日常使用中,變速器則一直在考慮如何以更經濟的方式為你服務。值得一提的是,這臺變速器還擁有自適應學習程序,通過車主長期的駕駛習慣來調整自己的換擋動作。而在噪音方面,100km/h下,胎噪、風噪的控制都很到位,其中能辨別出風噪主要來自后視鏡,QX50的表現令人滿意,這也是豪華品牌車型應該達到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