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風的駕駛操作很容易上手,還是PND三個擋位,操作上與汽油車差不多。車輛啟動和行駛都是近乎零噪音,速度起來以后會有輕微的電機聲音,雖然駕駛的時間不長,但是可以充分的體驗到全新聆風動力的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油門的響應在打開e-Pedal日產電子踏板后變得更加有趣。
可能是后懸掛非獨立的原因,在過坑洼路面的時候會有比較明顯的振動,雖然新聆風用橡膠緩沖塊替代了原先安裝在后懸架上的聚氨酯緩沖塊,以減少汽車在粗糙路面上行駛時所產生的沖擊和顛簸。但整車的懸掛調教的還是有偏些運動,減震器給予的回饋還是比較直接的。方向盤依舊保持了日本車較輕盈的感覺,不過回饋力做得還是很棒的,條件所限并沒有體驗重剎車的感覺,不過電車身材較重所以剎車距離會稍稍比有車更遠。
電動車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雖然電動車目前還無法稱之為主流,但是平民價位的電動車無論是動力還是續航里程都不是那么讓人滿意,聆風的出現填補了這個市場的空白,這或許也是它為什么能夠在全球市場賣那么好的原因。新聆風的出現讓這款車的競爭力得到了升級,也讓消費者看到了這個價位的電動車能夠在續航里程、動力包括行駛質感都上了一個新臺階,而我在這個價位選擇電車也可以更有信心了,這或許是新聆風在未來能夠給這個市場帶來的表率。
對于中國來說,這款車并沒有說會引入國內,加之啟晨已經獨立于東風日產,所以也不會叫新晨風一類的名字。鑒于目前中國電動車的市場情況,我認為這款車在技術方面還是非常OK的,只是進口的話價格下不來,國產的話可能銷量上不去,有點進退兩難的尷尬,所以對于新聆風的中國之路,現在來看還是有些迷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