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車市新的超級風口要來了。
2月10日,比亞迪召開智能化戰略發布會,發布“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品牌全系均將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開啟“全民智駕時代”。
就在一天前,2月9日,長安汽車也加入了推進全民智駕的行列,在重慶正式發布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2.0”計劃,攜手奇瑞、吉利、長城、比亞迪、廣汽、東風、蔚來、北汽、小鵬、上汽、騰訊、英飛凌等等“中國智駕合伙人”,共啟全民智駕元年。
在此之前,小鵬、深藍汽車、嵐圖、廣汽埃安、廣汽傳祺等車企也紛紛下放高階智駕,這意味著,高階智駕不再只供給中高端車型,中低端的性價比車型也將能夠享受到智駕平權。
智駕平權的時代來了。
東方證券發布研報稱,在比亞迪等頭部公司推動下,預計國內整車企業將加速推動高階智駕上車,促進2025年高階智駕滲透率繼續提升,“智駕平權”將有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表示:“盡管目前高階智能駕駛市場滲透率相對較低,但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生產,成本逐步降低將加速其滲透,2025年有望成為高階智能駕駛商業化的重要拐點。未來,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有望在10萬元左右的車型上搭載,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圖片來源:比亞迪汽車
高階智駕節點已至
2024年下半年,國內車企開始激進地推進智駕平權,高階智駕逐漸走進下沉市場。
2024年7月,深藍汽車S07正式上市,指導價14.99萬元-21.29萬元。其中,215Max乾崑智駕ADS SE版官方售價為18.99萬元,這是華為乾崑智駕ADS SE在非鴻蒙智行體系外量產上車,也是華為首次將高階NOA(領航輔助駕駛)帶入20萬元以下市場。
2024年8月,小鵬MONA M03正式上市,售價15.58萬元的580超長續航Max版搭載XNGP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首次將城區NOA帶入15萬元級別市場,并配備兩顆NVIDIA DRIVE Orin超級計算平臺芯片。
2025年2月,長安又將高階智駕帶入10萬元級別市場。今年8月開始,長安汽車將在10萬級別車型搭載激光雷達,將 AEB 避撞速度提升至 135km/h,近期還將推出阿維塔 07pro + 車型,搭載華為乾崑智能駕駛和鴻蒙系統等。
同月,比亞迪更是將高階智駕的價格帶入7萬元級別市場。比亞迪天神之眼共包含三套技術方案:天神之眼A—高階智駕三激光版(DiPilot 600)、天神之眼B—高階智駕激光版(DiPilot 300)、天神之眼C—高階智駕三目版(DiPilot 100)。前兩者主要為帶激光雷達版方案,后者為純視覺。
天神之眼C將主要搭載在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元UP、海鷗、海豚等21款車型,覆蓋7萬元至20萬元級價格區間。
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車企扎堆推進智駕平權源于智駕成為新的競爭焦點,技術上也成熟了,車企下放高階智駕是為了更有競爭力。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2024年前10個月,國內市場NOA標配規模已突破100萬套,其中高速NOA滲透率達到7.1%,城市NOA滲透率為1.3%。
知名信息通信專家陳志剛告訴蓋世汽車,進入2025年,車企激進推進智駕平權,國家大力推出各種刺激消費的政策,汽車市場進入新的活躍期,預期高階智駕將成為新能源車爭奪用戶的殺手锏,甚至可以說沒有高階智駕的車可能會被用戶拋棄。
據華為官方數據,2024年華為乾崑智駕用戶數達50.69萬,智駕里程達14.53億公里,其中城區智駕時長及里程占比分別達30.1%、45.2%。
高階智駕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追捧,與相關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
2023年11月,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部署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其中提出,通過開展試點工作,引導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和使用主體加強能力建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產業生態的迭代優化,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基于試點實證積累管理經驗,支撐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制修訂,加快健全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生產準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系。
2024年1月,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試點期為2024—2026年。其中提出,提升車載終端裝配率。鼓勵試點城市內新銷售具備 L2 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功能的量產車輛搭載 C-V2X(基于蜂窩網絡的車聯網技術) 車載終端;支持車載終端與城市級平臺互聯互通。
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國內高階智駕技術不斷創新,成本也得以下降。
“在產業智能技術成本大幅度降低刺激下,高階智駕相關的芯片、算法、大模型、數據和解決方案成本都正在大幅度下降,為智駕平權提供了技術基礎。”陳志剛表示。
據悉,小鵬將在P7+車型推出“AI鷹眼視覺方案”,基于L2的硬件和成本,實現L3+的用戶體驗。2024年四季度,小鵬P7+將成為搭載“AI鷹眼視覺方案”的首個車型,后續還會在包括MONA系列在內的其他車型搭載。
需要指出的是,“AI鷹眼視覺方案”取消了感知硬件成本占比最高的激光雷達,得益于端到端大模型量產上車及能力迭代,對視覺信息的利用效率比上一代提升8倍,整體計算效率提升了20%,響應速度提升了100毫秒,可實現與激光雷達方案同等的智駕體驗。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對蓋世汽車表示,高階智駕成本下降顯著,加上這些車企集團的規模效應,高階智駕可能到了這個節點—智駕平權。
降本仍是關鍵
智駕平權的風口來了,但車企想要進一步下放高階智駕,降本仍是重中之重。
在陳志剛看來,車企降低智駕成本可以從三方面考慮,一是加大在開源大模型技術的整合投入,例如充分利用DeepSeek提升智能能力;二是快速擴大高階智駕的用戶規模,低成本進入擴大市場,形成規模效應;三是優化高階智駕方案,從技術路線、合作模式、授權方式等多角度尋找最優方案。
近來,已有多家車企官宣DeepSeek上車,包括比亞迪、吉利汽車、奇瑞汽車、東風汽車、廣汽深藍、長城汽車、零跑汽車、上汽集團等多家車企旗下10余個品牌爭相官宣對接DeepSeek。
東風汽車方面稱,車企紛紛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主要可實現三方面的用戶體驗升級:第一,突破傳統車機"一問一答"模式,車輛將能夠更精準地理解用戶指令,實現多輪對話和上下文理解,帶來更自然流暢的語音交互體驗;第二,場景理解更智能,進一步融合多模態感知決策能力,能實現對艙內場景與道路環境的深刻理解,精準識別駕駛員意圖;第三,功能迭代更快速,在知識蒸餾與強化學習等技術的賦能下,可實現大模型的持續學習與進化。
盡管開始大規模“擁抱”DeepSeek,但國內車企仍需提升高階智駕的用戶規模。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為2289.4萬輛,同比增長5.5%。目前國內100萬套的NOA標配規模,僅占乘用車總銷量的約4.4%。
為擴大高階智駕的用戶規模,車企甚至在智駕系統方面打起了價格戰。
2024年4月,特斯拉將其全自動駕駛(FSD)系統軟件在美國的價格從1.2萬美元大幅下調至8000美元(約合人民幣5.8萬元);每月訂購費用也從此前的199美元下調至99美元。
2024年6月,華為方面宣布,乾崑智駕高階功能包推出限時優惠價格,ADS高階功能包一次性購買標準價格為3.6萬元,調整后價格為3萬元,相比原價降低了6000元,有效期為2024年7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
2024年11月,華為再次對外宣布,乾崑高階智駕包訂閱服務從原價720元/月降至199元/月(相當于3折優惠)。活動有效期為11月11日開始,持續至11月30日,面向所有未激活過“一次性購買”高階功能包的用戶。
車企大打智駕系統價格戰之余,一個利好消息是,智駕在用戶購車決策中的地位正在上升。
J. D.Power發布的“2023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NVIS)”顯示,智能化體驗在購車決策中的影響權重上升到14%,成為繼汽車質量和性能之后的第三大決策因素,與汽車設計的權重持平,超越了品牌和價格。
梅松林指出,如果智駕平權能被行業廣泛接受,智駕會逐漸成為標準配置,成本就會更低。
為提升行業接受度,車企正從多個角度努力優化高階智駕方案。
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采用國產芯片,采用供應商成熟算法等可以短期降本。
在與供應商合作方面,比亞迪已走在國內車企的前列。據了解,比亞迪天神之眼 A和B 都搭載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即將上市的兩款新車海獅07EV智駕版、宋L EV均搭載了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
2021年12月,速騰聚創與比亞迪簽訂戰略投資協議與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智能感知領域加深合作,形成深度融合的技術矩陣。
地平線則是比亞迪全民智駕戰略的兩家核心智駕芯片合作伙伴之一,地平線征程6系列為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提供智駕芯片底層賦能,其中征程6M率先量產上車。
據悉,比亞迪是首個成功量產搭載地平線征程四代計算方案的車企。地平線征程6系列在未來將搭載至更多比亞迪新車型。
誰是頭號玩家
在比亞迪、長安相繼打響智駕平權戰略的同時,一場圍繞智駕用戶的爭奪戰已悄然展開。
陳志剛指出,目前,華為在國內高階智駕處于第一梯隊,無論是在技術成熟度、智駕體驗和量產落地都處于領先地位。此外,小米、小鵬、理想、蔚來也處于先發領跑地位,傳統車企長安、比亞迪在這方面還處于技術跟隨階段,但是也在利用產能和規模優勢,加速卡位高階智駕。
2024年,車位到車位功能成為了高階智駕的必爭之地。
2024年4月,華為正式發布乾坤ADS 3.0智駕系統,在無圖智駕、全向防碰撞、全場景泊車等領域,全維度升級進化。ADS 3.0全新架構的識別感知能力,是在ADS 2.0的BEV網絡+GOD網絡的架構基礎上,升級為GOD大網。簡單來說,ADS 3.0的道路和場景識別能力,通過云端和實車訓練,智駕系統具備場景理解能力,做出的駕駛決策更接近人類司機,實現有路就能開的體驗。
2024年11月,理想汽車發布OTA 6.5版本,并向理想L系列AD Max用戶和理想MEGA用戶全量推送“車位到車位”功能。盡管2024年3月特斯拉已在北美推送了FSD V12正式版,但尚未在中國落地。因此,理想也被稱為全球首家全量推送上述功能的車企。
2024年12月,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官方微博發文公布了乾崑智駕 ADS 3.0“車位到車位”亮點。例如自由車位到自由車位:從車位到路邊,從路邊到車位,從車位到車位,起終點自由選擇,多路段無縫切換。當月,搭載華為乾崑ADS 3.0高階智駕的車型陸續開始推送。
近日,小米汽車官方宣布,其車位到車位先鋒版萬人團活動已開始陸續向小米SU7Pro/Max版車主推送。此次活動旨在讓車主們體驗小米汽車的新功能,包括自動過閘機和ETC環島通行等。此前,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在談及智能駕駛方面表示,2024年小米汽車進入智能駕駛行業第一梯隊。
陳志剛分析稱,未來高階智駕的競爭主要是底層技術創新和落地規模的競爭,誰能夠率先突破高階智駕在類人智能體驗的技術,誰能夠迅速形成高階智駕規模用戶市場,誰就能笑在最后。
當下,以比亞迪、長安為首的傳統車企,與小米、理想為首的新勢力,正在爭相競逐國內高階智駕頭號玩家。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對蓋世汽車表示,傳統車企的技術基礎比較成熟,新勢力更重于營銷與創新,兩者互相融合,相互促進,未來高階智駕競爭會比較激烈,頭部車企資金多、技術強、人才優勢突出,更容易在競爭中獲得優勢。
陳志剛也認為,傳統車企與新勢力相比,優勢方面包括具有更加成熟的汽車制造供應鏈、制造工藝流程和質量管理經驗,服務體系相對比較完善,存量用戶基礎相對較好;但是劣勢也很明顯,主要的劣勢在于智能化思維、數據文化沒有形成,智能技術人才匱乏,創新容錯不強。
換言之,國內高階智駕的競爭格局尚不明朗,傳統車企與新勢力百家爭鳴,在此背景下,特斯拉FSD或將成為攪局者。
陳志剛表示,從目前看,特斯拉、華為毫無疑問是當下的頭號玩家,從技術落地和市場影響力來看,華為與車企合作推出的ADS系列表現出色。但是小米、理想、蔚來也不容小窺。傳統車企中,比亞迪以技術普及者的姿態激進推進智駕平權,憑借其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技術實力,也值得期待。
梅松林判斷,目前國內高階智駕格局不明顯,沒有顯著的領先者。如果特斯拉FSD能夠在中國大規模落地,就有一個鮮明的對標對象,就可以清楚丈量中國本土的高階智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