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推出第一輛掛著寶馬LOGO的前驅車開始,關于寶馬應該是后驅還是前驅的爭論就沒停過,幸好上輪2系旅行車和X1都屬于很乖巧的家庭車,寶馬迷也僅僅是停留在口水戰階段,并沒有動真格。直至這輛國產1系的消息鋪開,各位敏感的神經又莫名其妙地被挑起。我們很清楚這次國產1系推出,1系這名銜將會有兩款不同車型,進口兩廂1系依舊是后驅布局,而國產這款將會沿用之前的UKL平臺,驅動形式徹底變成前驅,跟同級別競爭對手平起平坐,生產成本也不會因為后驅而虛高。但對寶馬來說,一輛前驅緊湊型轎車真是一件壞事嗎?
看似曾相識 卻需花掉不少心血
展第一次看見這款國產寶馬1系,我不認為這是驚艷的設計,甚至有些細節處看起來怪怪的。但這次在戶外看著現車,感覺順眼許多,有兩天的接觸作為感情基礎,1系可以慢慢被我納入耐看的范圍,真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從設計部分看,這次國產寶馬1系屬于情理之中,新的天使眼很帥氣,除了最低配,其余版本都會有全LED大燈,只不過頂配也沒有像X1那款透鏡,剛接觸,你可能會覺得這眼睛長得有點空洞。尾燈跟E90年代3系很像,行車燈是LED光源,剎車燈是鹵素燈泡,識別度是夠高,而對于后車來說,最大好處莫過于眼睛舒服,想想晚上跟著奧迪堵車,那眼睛確實難受。
在我看來,寶馬有個毛病一直都沒改掉,就是很愛全面鋪開防爆輪胎,這次國產1系也沒例外。我最擔心的就是防爆輪胎胎壁太硬,走爛路會不夠舒服,而且沒有備胎始終不夠讓人安心。對國產1系和A3這類緊湊車款來說,尾廂都是明顯偏小的,周邊小旅游是可以滿足,多裝點東西就有點尷尬。這次1系省掉一個備胎,好處是原來放備胎的位置間隔出一個儲物空間,零碎物品分類存放會方便些,而且拿開蓋板之后,尾廂容積會增長不少,這可以算是用防爆胎的其中一個好處吧。
我會給這套內飾囤票 儲物優勢同級最強
寶馬用UKL平臺造的X1、2系旅行,其實它們設計風格都很類似,只有MINI是有自己性格的。而這次國產1系風格跟X1是趨同的,但細節處質感的改善明顯,每天都常觸摸到的飾板都基本用著軟質材料,觸感是很舒服的。真皮多功能方向盤、胎壓監測和無匙啟動是標配,這點算是厚道的,畢竟這都是最常用的舒適性裝備,而且鑰匙長得好看,比A3那套折疊鑰匙高出不止一個檔次。而且藍牙電話在最低配已經出現,屏幕跟A3一樣都是標配,就算是不改動原車,我覺得1系入門裝備已經達到很多朋友的心理預期,不需要再額外選裝,這點是比A3要更容易得到滿足的。
而在我們潛意識當中,日系品牌會更擅長做車內空間,儲物部分向來是歐洲車的弱項,可這次寶馬總算爭氣。工程師將1系前后門板喇叭的位置都往上抬,下部留出足夠的空間來營造儲物,就算是你有很多飲料或者隨身物品要放,這套前后門板儲物都能輕松放進去,夸張點說,一個星期七天的飲料都能放在主駕駛門板里,當然,我說得前提是迷你版本。而杯架位置也有明顯改善,雖然杯架還是在中控前方,但高度明顯降低,而且還預留出一個位置放手機,三臺iPhone 7Plus放進去都沒問題。毫不夸張地說,國產1系在儲物部分的水平,早就超越同期歐洲車款,A3這部分明顯成為弱項了。就算是向來做儲物空間有一手的日系品牌,也沒有國產1系這次做得出色。
車廂最理想滿載狀態是4座
進口1系后驅布局占掉不少空間,后排要坐進去也只能解決溫飽。而國產1系改用前驅,即便軸距還沒身材更短的進口1系長,但車內空間實用率遠遠比進口1系更高,跟最直接的對手A3相比,國產1系前后排頭部空間都有相當大的優勢。最主觀的感覺是,我182cm身高無論在前排還是后排,都覺得頭部空間很充裕,不會覺得壓抑。而后排腿部活動空間除了能解決溫飽,還能有富裕的放松空間,這點是挺難得的。而單單乘坐空間指標這部分,國產1系是明顯占優的。但這標準是5座的國產1系,后排頭部更多是取巧設計,頂部是挖掉部分飾板來讓頭部空間有優勢,而座椅中部位置還是難坐多一人,170cm也容易頂頭。
根據寶馬官方的想法,后排靠背至門板處,它們刻意地加大皮質包裹的面積,讓后排能夠觸摸到的部分都能感覺舒服,而同時,座椅坐墊都經過特別加厚,為的是保障乘坐舒適性。可惜的是,這后排坐墊角度不太合適,同時全車座椅都偏硬,長途坐起來會容易疲勞。座椅這部分,A3反而會拿多點分數,起碼座椅坐起來會舒服些。
寶馬操控水準沒丟 主流1.5T發動機是三缸
國產1系繼續套用UKL平臺上的那兩款發動機,接地氣和將來銷量主力的118i,用得是寶馬最新的1.5T B38三缸發動機,最大馬力136ps,峰值扭矩220Nm,單單看數據是沒有A3那副1.4T四缸發動機出色(150ps/250Nm),而變速箱換成愛信6速自動變速箱,再也不是之前我們熟悉的ZF給它們供應。而為了做好形象工程的120i和125i,它們統一換裝2.0T B48四缸發動機,只是分開高低功率調校,120i(192Ps/280Nm),125i(231Ps/350Nm),變速箱則升級成為8速自動,當然,這還是愛信給它配的那套。我覺得動力還不是大家最關心的,即便數據差點都沒所謂,只是最主流接地氣的118i,那副1.5T三缸發動機會不會很難接受?
這副B38發動機雖然數據弱點,但日常用起來是我覺得最均衡的,車廂滿負荷也沒有吃力感。125i我也開過一段時間,動力是明顯比118i好不少,但總覺得前驅車搭這么大的馬力不好相處,脾氣有點火爆了,如果是用在進口兩廂上會合適很多,畢竟是后驅,可玩性會更強些。所以從價錢角度和單純開起來的感覺看,我個人會傾向于118i,它動力表現讓我開起來覺得舒服,不用右腳遷就著。
論加速主觀爽快程度,118i是沒有A3 1.4T這么干脆,但動力水準還是夠用有余的。而對于1系而言,愛信給它配的兩套AT變速箱其實在市區挺好用的,穩穩妥妥不怕堵車,換擋動作也利索,只是不夠雙離合這么快。實際上,118i這副1.5T發動機關鍵在聲音, 震動倒是克服得跟四缸差不多。關于聲音部分,我覺得這事情是兩面看的。這代1系對環境隔音做得挺好的,路噪也抑制得讓耳朵很舒服,但三缸聲音這次是躲不掉。如果用家用水準來評價,這副發動機運轉聲音是很粗糙,包括2.0T四缸的B48發動機,兩副B系列發動機在外面聽起來都特別想柴油機,遠遠沒有A3 1.4T聽起來正常。稍稍快開點,這副1.5T發動機都會明顯有在“吼”,不過聲音還算好聽,當做是運動車型的特性也不為過,快開排氣聲音都可以免得改,已經達到自帶音墻的效果。可如果你只是想要一副平淡點的發動機,這臺1.5T三缸可能會讓你覺得不夠細膩。
總結:國產A3終于有伴
關于后驅和前驅之爭,我早就有答案。日常市區用車,這輛國產1系在90%的狀態下,完全可以對你隱瞞它前驅車的身份,絕大部分車主也都沒法開出這是前驅還是后驅,除非你遇到冰雪路段或者超低附著力的道路,否則前驅與否真心跟你沒關系,只要保障車的操控符合寶馬水準,讓我覺得這車好開不悶,這已經是做出水平。很慶幸,這代國產1系雖然不是后驅,我沒辦法帶著它玩漂移啥的,但它卻很實在,操控水準跟MINI類似,屬于一輛好上手同時非常好玩的前驅車。
而作為前驅車,國產1系油耗和傳動效率是其中的優勢,日常用車對于用車成本的問題,其實是不得不考慮的。同時,它又騰出心思把空間部分優勢做出來,乘坐空間還明顯比A3做得好,儲物部分甚至能達到同級最優,這是用心的部分。當然,我們沒辦法躲開一個話題——價錢。國產1系上市售價覆蓋20.48-31.98萬,其中最接地氣的118i價格落在20.48-25.98萬,整體價格比國產A3高出一截,昨晚上市有不少朋友還說寶馬真敢定價。確實單純從價格來看,國產1系是貴點,但仔細看過價格,你會發現它多出很多實在的配置,例如標配真皮多功能方向盤、無匙啟動、駕駛模式選擇等等,這部分實際是各自選的配置不同而已。
再者,現在談論1系和A3價格沒意義,主要是因為目前A3終端優惠超高,你讓我選同級車,我也只會選A3,這是最容易觸及的豪華品牌,終端優惠吸引力是沒法抵抗的,A級就距離太遠,性價比不高。我的觀點則是,等待1系價格平穩,我們再來做抉擇才是容易的。
如果沒有終端優惠引起分歧,A3應該是適合斯文、科技形象,喜歡主觀加速和正常四缸水平的用戶,而1系依然是很寶馬的群體,自己開起來的感覺如何更重要,當然這里面少不了寶馬新增的空間優勢,還有年輕用戶對寶馬品牌的口碑認可,畢竟,寶馬1系還是很好開,不會像A3轉向那么悶。記住,A3選1.4T最合理,國產1系三廂也是1.5T最劃算,這兩位才是豪華品牌的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