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車設計師的天馬行空,總是讓我懷疑是不是對當下流行風潮的理解落伍了太多。在科雷傲身上,雷諾的手法就收斂了很多,構建起的是讓我們這些平常人非常容易接受的時尚元素。第一眼的感受,科雷傲就是一輛大車(視覺感觀是要超越4673mm*1843mm*1678mm的車身尺寸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車身被撐得很飽滿,這的確是國人觀念里的正統的SUV設計風格。正統之余,科雷傲的設計師還是釋放了一些新鮮元素的,比如說折角的LED日間行車燈、尾部沒有連通的尾燈。
別人直線我們折角、別人連通我們打斷,不能說他們在為了不同而不同,但是那些為了不落俗套而付出的心思,我還是感同身受的。如果把同門兄弟奇駿擺在一起,日產的設計不免顯得寒酸了些。就算是范圍再擴大,把科雷傲放在整個國產緊湊級SUV陣營中,我也有底氣說它外形設計最成功的一個。
好看的外形之下,消費者希望的是這種設計水準傳遞到車廂之內。不過,讓一輛緊湊級SUV外形和內飾保持同一個高水準的設計,顯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從內飾用料上來說,科雷傲還是符合級別要求的。頂配車型上的皮質包裹、搪塑材料覆蓋面積,都可以滿足我對這車的預期。但是設計水準會讓你覺得,嘿,科雷傲的外形是不是占用了太多的設計成本,輪到內飾時費用上捉襟見肘,于是降格完工。
頂配車型上數值豎直放置的中控屏幕尺寸一般,所以在分屏顯示時兩個界面擁擠了一些;另外就是比較小的“屏占比”會讓內飾的風格小氣了些。掃一眼車廂內,你還是會發現一些法式“冷幽默”。比如說人臉形狀的功能區布局、比如說放置在擋桿后方的定速巡航開關,再比如說一定要集成在方向盤后方的音響控制桿。如果我給科雷傲的外形設計95分,內飾的話就只能得到70分了。再說回車廂內呈現的空間,無論是乘坐空間還是儲物空間,都是很充分的,唯一讓我覺得影響乘坐舒適性的是后排座椅填充物比前排硬了太多,多少會影響乘坐舒適性。
后排座椅填充物非常充實,但是填充物稍微有點硬,影響舒適性。后排三排獨立頭枕,中間座位高度適中,座三個人也不會太難受。座椅靠背角度以及坐墊長度都與奇駿有些相仿,同級別屬于中規中矩的水平。
后排出風口下方依舊有兩個USB接口,這對于長途行車來說太實用了!再加上前排的兩個接口,全車總共有四個USB接口,關于這一點人性化設計必須點贊。
頂配版本的科雷傲,液晶儀表、四驅系統、全景天窗、車道偏移輔助、座椅通風加熱等等都配齊了。可以說該有的全部都有,性價比也較高。
科雷傲和奇駿雖然來自于同一個平臺,但是在各自底盤性格的塑造上,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奇駿的懸掛動作輕柔、風格偏向舒適,我想這一點是大家公認的。雷諾這個歐洲品牌,如果走起日產風格,絕對辱沒品牌的運動基因的。
SUV車型帶著運動的元素,福特的翼虎算是一號,但它的調調是在舒適的基礎上把運動糅合的恰到好處。科雷傲跟翼虎相比,則歐化或者說運動的更為純粹。過一些小溝小坎,懸掛會把路面的細碎震動經過處理,帶著一種厚實感傳到車內。對于喜歡運動感的消費者來說,這種風格是非常討好的,拿它去劈彎或者是走過一些起伏路面,底盤的扎實感會把調校功力展現的淋漓盡致。所以對待科雷傲的動力總成,就和奇駿全然不同了。
開日產的車,你會非常樂意把動力總成切換到ECO模式。從懸掛到坐墊,整個氛圍詮釋的都是舒適。所以你會享受ECO模式下動力輸出舒緩的感覺。同一套2.5L沒有直噴的自然吸氣發動機,配上CVT變速箱,放在科雷傲身上,你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
ECO模式下,轉速剛過2000轉就懶得攀升的邏輯,動力輸出雖然夠用,卻總覺得和這副運動的懸掛不搭。調回正常模式,輕點油門轉速會非常積極的拉到3000轉往上,這時的加速就輕快多了,配上三、四千轉時有些像V6機器的發動機聲音,還是勉強擠出了一些運動感。但是,這些感覺放在扎實的懸掛面前總是覺得不夠的。一來,CVT變速箱的響應總覺得不夠果斷,二來,定住油門加速時轉速會在某一個點附近徘徊,此時的發動機聲響,就有些乏味了。
當然,這都是站在懸掛調校的風格上審視動力總成的結果。其實家用代步,2.5L的科雷傲還是足夠的。同樣的感受,轉向的調校會讓你重溫一遍。如果站在家用的立場上,低速輕、高速漸漸收重的手感非常容易上手,至于虛位或者說是電子味,都是可以不那么在意的。但是有這樣的懸掛做隊友,還是會讓你覺得有些遺憾。
在整車的調校上,雷諾似乎是沒能統一基調,出來的產品,性格上自然會有割裂的感覺。這種割裂感會讓你摸不清頭腦,如果消費者要的是運動,動力總成和轉向手感似乎跟不上步子;如果要的是舒適代步,懸掛不免路感太多了。
總結
從科雷嘉上市后的表現看,較高的售價阻礙了銷量的攀升。雷諾也害怕在科雷傲的身上重蹈覆轍,目前得到的消息,這款車的入門車型的定位還是會相對實在的。前面我也提到過,科雷傲在整車風格上,并不能做到統一,所以推薦起來,也是一件讓我為難的事情。如果找一個最可以打動消費者的理由,我想,應該是這個外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