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口味
剛坐進車內的感覺與初看到外觀是一樣的,仍舊是新穎的設計和個性的展現。ix35中控臺上布滿著四處蔓延的線條,音響、空調以及空調出風口的位置追隨了車頭的設計樣式,功能分區和操作方式比較合理。儀表盤是ix35比較個性之處,采用了大口徑的雙炮筒設計,視覺沖擊相當強。智跑的中控臺造型顯得就要規整簡潔很多,以黑色為主題,并且飾有鋼琴漆,三輻方向盤和儀表盤的設計都向運動型車靠攏,音響和空調控制按鍵分居兩層,給人感覺一目了然,在智跑車里沒有華而不實,只傳達給你對運動的訴求。
配置方面,兩款車比較接近,除了常規的CD音響、電動車窗、自動空調等外,還共享了一些比較高檔的配置,比如一鍵啟動、全景天窗、帶倒車影像的后視鏡、ipod/usb接口。這些跟以往韓國車比,配置考慮更加注重實用性和人性化。兩款車從內部看,拋棄了一些繁雜的東西,轉而重視工藝和質量的提升這也是韓系品牌的一個升華。
乘坐舒適性和空間方面兩款車都沒有明顯的不足,智跑由于外形設計的原因,后排的頭部空間不如ix35,身材較高會感到略有壓抑。腿部空間則均表現不錯,能讓人獲得比較舒服的坐姿。儲物空間上,都考慮到了人性化,隨身小物件都可以順手存放,不過兩車后備廂存儲大物件的能力都一般,智跑的轎跑化設計讓你不得不放棄過高的行李,ix35由于后備廂蓋斜度較大也損失了不少可用空間。
共用發動機
智跑和ix35共享動力系統,當打開發動機蓋后,幾乎看不出任何區別。本次對比并沒有選擇頂配動力版本,主要考慮到2.0動力的大部分車款價格不高于20萬元,具備更高的性價比,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對于SUV來說,自然吸氣的2.0升發動機算是小排量了,讓人對動力性有所擔憂,120千瓦的最大功率夠用嗎?實際駕駛時能感到兩款車的油門反應還算靈敏,急加速時,發動機轉速很容易拉高,這樣扭矩釋放就比較充分,初段提速也就不怎么肉,但是中后段就出現了疲軟的問題,發動機盡管仍很賣力,但車速就是上不去。ix35的車身和輪胎尺寸比智跑要小一些,減輕了一些負擔,動力表現略好。選擇2.4升發動機的好處主要是改善了扭矩輸出,同樣的轉速會感覺更加有勁兒,可以滿足對動力比較敏感的消費者??傊?,由于ix35和智跑采用了相同的發動機,動力表現差異不大,雖然急加速時,只有起步階段感覺較猛,但是日常行駛不會覺得乏力,何況小排量對于油耗貢獻很大,享受SUV的感覺,卻不需要過高的消費,還倡導了節能環保。
操控感受有差異
剛才提到,由于兩車共用發動機,所以動力感受差別并不大,除此之外,在底盤和懸架方面兩車也基本相同,但是由于調校的不同,以及輪胎和轉向方面的差異,造成駕駛操控性有非常大的區別,尤其在繞樁測試時更加明顯。智跑和ix35底盤都屬于偏軟的調校,加上較高的車身重心,側傾會進一步放大,此時智跑更寬的輪胎在抓地力方面略勝一籌,而且避震器壓縮的過程比ix35更加漸進,有力的支撐回彈也讓左右重心轉移更加快速,看來智跑的運動味兒不只限于外觀和內飾,真正激烈駕駛時很容易進入狀態,極限范圍內找到操控樂趣并不難。ix35與智跑最大的區別在轉向方面,激烈繞樁時,ix35的轉向不夠平順,打到一半時會出現死點狀況,似乎在有意跟駕駛員較勁。此外,左右的負載變化不如智跑快速伶俐,繞樁要達到一個理想的節奏,需要嘗試多次。從測試成績來看比較接近,但是智跑完成項目更從容,而ix35需要更好的技巧才能趕上智跑。北京現代ix35和東風悅達起亞智跑讓我們見識了韓國車大膽創新的設計思想,雖然兩款車在市場中不可避免地成為競爭對手,但換個角度看,它們又是一對兒堅定的盟友,與傳統的德、日系品牌競爭。智跑和ix35的信心很足,因為產品品質的差距已越來越小,甚至個別地方還更加出色,此外它們有所區分的性格定位,也有利于面向不同的消費者,更關鍵的還是價格很實惠,市場吸引力怎能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