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汽車網訊】去年開始,多家共享單車公司被曝出押金退款難問題,一時間,共享經濟中巨額押金如何監管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之一。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發布相關《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表示,對于押金應實施專款專用,并接受第三方監管。此后,多家共享單車推出免押金模式,押金退款難似乎已被緩解。
然而,近日不少網友反映稱,共享汽車平臺途歌也出現了押金退款難的問題。相比共享單車,此類應用押金金額更高,因而也讓用戶更加擔心,“1500元也不能算小錢,申請完遲遲退不回來,讓人著急”。
多地用戶反映稱押金退款難最近一兩個月,自稱“國內首家引導生活方式的汽車共享出行平臺”途歌似乎陷入了押金難退的風波當中。據該平臺北京地區用戶邱先生介紹,自己于今年6月下載安裝了途歌APP,但此后一直沒有實際使用過該軟件。11月5日,邱先生在客戶端提交了退還押金申請,“很快審核就通過了,本來以為馬上就能收到退款,不料此后押金退款卻一拖再拖。”邱先生介紹,按照客戶端相關提示,只要自己歷次用車中未發生違章、事故、異常用車等行為,就能在7個工作日內收到押金,“但現在都一個月了,押金還是沒影,客服電話打了無數次也沒人接。”
無獨有偶,成都、西安等地也有不少用戶反映稱,申請退押金后退款遲遲沒有到賬。家住西安的李先生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今年10月他在西安看到途歌共享汽車,“當時周圍朋友用的人不是很多,但出于好奇,我還是交了1500元的押金,主要是想嘗試一下新事物,沒想到后面會這么麻煩。”
李先生介紹,自己先后共使用兩次途歌共享汽車,第二次使用結束后不久,他在網上看到途歌押金退款困難的爆料,出于擔心,立刻申請了退押金。他介紹,按照途歌客戶端顯示,11月23日李先生的申請就已經進入退款流程。“11月28日我給途歌客服打過電話,當時客服回應說,賬戶進入退款流程后,押金會在7個工作日內退回,讓我耐心等待。”然而,截至12月3日,李先生依然沒有收到1500元的押金退款。
有人向消協投訴 有人上門索要押金北青報記者搜索發現,今年11月以來,各大社交網站上關于途歌押金退款難的投訴屢見不鮮,部分用戶自稱等待處理時間已經超過兩個月。
北京某高校學生小張介紹,自己10月初就申請了退押金,但始終沒有收到反饋。“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里,途歌的客服電話要么打不通,要么打通了也是說沒辦法、正在加急處理之類的。”無奈之下,小張聯系了消協進行投訴。“12月1日投訴的,2日早上就收到了押金,比我想象的還要快。”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相關經歷分享的網帖下方,已經有不少用戶開始詢問:“哪兒的消協都行嗎?”“是不是必須找公司總部所在地的消協啊?”
而在北京朝陽區居住的王先生則選擇了更加直接的方式。“我們家離途歌總部就10公里,看見網上有人說去總部登記能要回押金,就上周五專門請假過去了一趟。”王先生介紹,他于10月17日提交了退押金申請,但始終沒有收到退款。11月30日他趕到位于東四環的途歌公司總部時,發現現場專門安排了登記申請退押金名單的工作人員,“態度很好,有個名單,登記上就行,但要求必須是本人到場,而且也沒法當天就退,說是要等財務。”王先生說,自己已經于周一收到了1500元押金,“1500元的押金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等一個多月才能退,確實讓人很上火。”
公司總部員工現場登記退款用戶申請12月3日下午,北青報記者趕往途歌APP運營方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實地探訪。彼時,公司已經集中了20多名前來討還押金的途歌用戶。通過交談,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些客戶都是從下午1點開始就等在公司門口,大家提交退押金申請的時間從半個月到兩個多月不等。除此之外,現場還有一名自稱為途歌公司提供汽車租賃的供應商代表,正在對現場狀況進行拍攝。據其稱,他所在公司此前曾租給途歌公司70輛小轎車,目前還有100多萬元貨款未結清,因此公司特別派了法務人員前往現場了解情況。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途歌公司前臺存放了五六張專門用來登記用戶信息的A4紙,每頁可登記29條用戶信息。但在登記前,公司工作人員會要求用戶打開手機APP界面,以證明自己確為該公司用戶。工作人員聲稱,凡在現場進行登記的用戶,均可在第二天下午6點之前收到退款。但這一說法并未得到現場用戶的認可,很快就有用戶提出,希望公司能于當天退款,或出具蓋有公章的書面保證函,但均被拒絕。
據現場工作人員透露,當天前往公司的用戶數量“算是這些天里最多的了”,在記者趕到之前已經有不少前來討還押金的用戶先行離開。除此之外,每天打電話申請退款的用戶數量更多,“一天的電話工作記錄就有5000條之多,有很多用戶都是多次打來電話”。
公司稱運營正常 正處理退款申請
3日下午5時30分左右,途歌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利峰出現在其辦公室,并與現場用戶進行了溝通。王利峰稱,公司目前運營正常,已經在積極地、分批地處理用戶的退款申請,并重申在場的用戶會在第二天下午6點之前收到退款。
北青報記者隨后以消費者身份向其咨詢了押金用途,對此,王利峰表示,公司收到的所有押金是專款專用,之前來公司要求退還押金的用戶均已收到了退款。至于為何運營良好,押金退還卻一拖再拖,王利峰并未回應。下午6點10分左右,王利峰駕車離開了公司,等待許久的用戶們也陸續離開。
12月4日,北青報記者嘗試以記者身份聯系了途歌公司,但被客服人員告知,客服無權接受采訪,而其提供的市場部工作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延伸閱讀】觀點|押金監管很重要,該有管理辦法“不論是什么原因,如果用戶提交了申請還出現退押金困難,超過了協議里規定的明確日期,平臺方就構成了違約。”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張金澎認為,只要用戶提出要退押金,申請也到達的情況下,不論什么原因,平臺方應當按照協議規則來履約。如果現實中用戶遭遇了退押金難,首先可以跟平臺方進行協商;如果協商無果,則可考慮向當地主管機關比如交通委(局)、消協、工商部門等投訴和反映;倘若實在不行,用戶還可以走法律訴訟的路子。
張金澎說,共享汽車是新生事物,其押金監管尤為重要。平臺方“專款專用”的解釋,不能到此為止,而應向用戶明確披露押金在什么地方等信息,但他同時認為這存在一定難度。“目前來看,對于共享單車的監管,相關部門出臺了規定。但共享汽車行業,還沒有涉及具體的管理辦法。在沒有規則的情況下,對于監管部門來說,這是一個難點和空白。”
因此,張金澎建議,要像監管共享單車行業一樣,提早重視對共享汽車領域的押金監管。“押金賬戶要是專款專用的賬戶,公司的賬戶要經過相關主管機關的監督管理,維護好消費者的權益。”
“企業的說法也許是對的,但無風不起浪。不管有沒有,要正視這些問題。”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朱巍說。當前共享經濟競爭過于激烈,市場整合還沒完成,如果資本看不到希望,可能會引發問題。他認為,對于企業來說,要想活下去、做得好、走得遠,需認識和解決好四個問題。
首先是,當前共享汽車市場很大,競爭激烈,企業互相搶市場,無限度投放,不怎么考慮收益。“如果獲利模式看不出來,成本又不斷增加,一旦沒有資本持續投入,企業就沒辦法支撐下去。除非市場統一,回歸理性后才有較正常的秩序。”
其次,政策風險性較大,企業要以提升用戶體驗感為核心。目前,一些企業的關注點在資本運作,用戶體驗感越來越差。“共享汽車的發展核心在于提升用戶體驗,保證用戶體驗的質量,并非是搞資本運作。”
朱巍建議,應設立單獨賬戶保管押金。押金所有權屬于用戶,必須單獨設立賬戶存放押金,跟自有資金相分離。“現在把自有資金和押金分開的企業特別少。一旦出現問題,就容易出現崩盤,出現惡性循環。”
同時,企業要做“互聯網+共享”模式,而不是“租車+互聯網”。比如企業可以跟汽車生產商合作,不需自己買車。既把閑置過時的車輛拿去社會盈利,同時又有宣傳效果,還能用好閑置資源,自己造車會加劇擁堵、停車緊張等問題。“要研究政策、法律規定,多用互聯網思維解決線下的產業問題,而不是靠傳統的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