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汽車網訊】最近對于長安汽車來說,無非是個大日子。2011年第一代逸動亮相后,從上市之際銷量經歷了鼎盛到疲軟的過程,記錄著長安品牌的發展歷程。六年為期,第二代逸動于武漢漢秀劇場上市,售價7.49-9.49萬元;逸動DT售價5.59-7.69萬元。
作為長安轎車矩陣的排頭兵,新逸動的上市直接關聯著長安今年的利潤增長空間和品牌戰略。不難發現,第二代逸動身上寄予著長安重回風光的野心,也寄托著第一代逸動神車復興的美夢。但在筆者看來,這或許只是長安的一廂情愿。
競爭力上并無明顯提升
第一代逸動增長乏力,除了競品選擇更加多樣,更重要的是產品本身存在的質量問題:
內飾差。如果說外觀還看得過去,但打開車門后做工用料極差的內飾,便將二流做工水準暴露無遺。板塊之間的接縫參差不齊不說,選材及用料也都非常粗糙,甚至就連中控臺也存在著低劣組裝的痕跡,使得長安逸動的整車內飾檔次非常低廉。
油耗量。長安自主研發的藍鯨動力在提供了充足動力的同時,自身的油耗量控制卻一直被車主詬病——僅僅在市區的油耗量就高達了10L,甚至還普遍存在漏油、滲油等情況。
除此之外還有風噪、胎噪較大、發動機異響、變速箱異響等問題,車身附件上毛病也多如牛毛,甚至2014年還一度被爆出“生銹門”事件。
如果想打翻身仗,第二代逸動應該著眼于解決以上的幾點問題。但事實是,新款只是在無關痛癢的方面做了討巧改觀,最明顯的幾點變化竟然是:長安汽車全新家族化設計外觀;內飾上,全新逸動內飾采用了雙色配色,整體風格和睿騁CC保持一致,臉撞得的有點厲害,性能上卻差了一大截;動力上, 新車先期1.6L自然吸氣版本,最大功率128馬力,參數與現款車型保持一致。傳動系統部分,與發動機匹配的是5速手動和6速自動兩種不同的變速箱,也與現款保持一致。
從上面來分析,新款憑借外觀來坐地起價,老款的發動機、傳動、底盤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而且長安最討巧的是,在空間上,現款車型在長度和軸距方面分別增加了90mm以及40mm,入門級轎車逸動DT其長寬高分別為4575/1750/1500mm,軸距為2610mm,與悅翔V7僅有微小差異。這意味著,除了外觀上進行的家族化統一外,組合拳打法并無差異化區分和明顯的競爭力。
競爭對手林立,品牌積重難返
2017年的車市,屬于銷量猛增的吉利汽車。而細分領域到家轎系列,則屬于帝豪。去年,帝豪以27萬的銷量占據頭把交椅。而第二代逸動上市,直接目標無疑是帝豪。
從前兩個月銷量來看,帝豪和逸動銷量分別為42904臺和12518臺,二款車型的銷量距離也在進一步加大。作為經濟型轎車,兩者定位都在10萬元內。吉利帝豪的售價在6.98萬-10.08萬元;新款則為7.49-9.49萬元的價格,起步價位并無明顯優勢。其實除了銷量王帝豪外,榮威i6、奇瑞艾瑞澤5等車型也進行了包圍式反攻,家轎產品變得更加互聯網智能化,消費市場進一步升級、成熟。
從2012年第一代逸動上市有了一個相對漂亮的開端,但銷量增長疲軟、市場空間進一步被局限。2017年,長安全年轎車銷量下降42.76% ,其中逸動銷量達92573輛,同比下降40.8%。一方面與相對緊縮的轎車市場,另一方面是長安內部的產能、產品結構大調整。
并且,這樣的銷量成績還是基于長安汽車銷量兩次大幅官降上。降價救市,只是緩解燃眉之急的短暫之計,也可以被定義為雙刃劍——讓看中長安還沒急著掏錢的消費者眉開眼笑,讓鐘情長安毫不猶豫買單的消費者暗自神傷。長安汽車為了挽回銷量老大的面子,付出了深深傷害消費者的代價,實屬得不償失。
進一步說,這也是長安汽車“薄利多銷”背后也暴露出種種問題。相比其競爭對手,長安自主品牌的單車成本較高,加之降價博銷量,其整車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增收卻不增利。
從第二代逸動和逸動DT來看,長安意欲扭轉當前不利的被動局面。但“努力”的方向卻直接討巧在外觀內飾設計上,卻沒有對產品本身的問題作出回答。從定位來看,逸動銷量還應該是寄希望于三四線城市、約70%的增量市場。但中國自主品牌轎車領域靠一款車走紅的萌發狀態已經不再,家轎神車的風光時期也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