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首款國產中型SUV自去年10月正式上市,銷量不斷攀升,2017年1月銷量已超過5000輛,證明這是一款收到市場認可的高競爭力車型。而途觀L的上市亦緊隨其后,憑借“大眾神車”的口碑亦贏得不少訂單,這兩款被關注最多的車型,也正應對了最新的消費觀——寧可多花點錢,買個真正的好東西。
而現在最大的懸念在于,途觀L和冠道的價格,高得到底有沒有道理。
途觀L:2017年1月18日上市,提供1.8T和2.0T排量,共七款車型,售價22.38萬-35.98萬元。現款途觀不停產,更名途觀絲綢之路版(以下簡稱“途觀”),兩代同堂。途觀L定位和定價要高于途觀。
冠道:2016年10月31日上市,首期推出2.0T型號,共五款車型,售價區間為26.98萬-32.98萬元。1.5T型號將于今年3月底推向市場,預售價為22萬元起。
比價格:這個價格干嘛不買奧迪Q5?
冠道上市時,市場反饋非常一致——貴。途觀L也是如此,公布價格時,發布會現場到處是“價格太高”的吐槽。都知道定價會高,只是沒想到這么高。
購買冠道2.0T和途觀L 2.0T旗艦版的預算,再加一點錢,都可以買到有著大幅優惠的奧迪Q5啦。
與漢蘭達和銳界比較,冠道和途觀L的價格更是高出不少。以2.0T入門型號的兩驅風尚版或精英版為例,冠道比漢蘭達高出3萬元,比銳界高出2萬元。途觀L更離譜,分別高出5萬元和4萬元。
也許有人會說,拋開配置、科技含量、做工用料,只看售價,貌似不公。但途觀L一款A級車平臺的5座SUV,真的應該比銳界、漢蘭達這樣的B級車平臺的7座SUV貴四五萬嗎?
價格高?大眾和本田都喊冤。他們強調,除了不是豪華品牌,其他豪華車型有的東西,從動力到配置,再到舒適性,冠道和途觀L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希望大家去認真比較下冠道和奧迪Q5。”去年10月,冠道上市結束后,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鄭衡在接受采訪時說。言下之意,冠道實際上比Q5強。
冠道是沖著奧迪Q5去的,要搶豪華車的市場份額。
這兩款車終端都要加價,也許印證了廠家的說法。
途觀L現在店頭要加價2-3萬元,即便這樣,消費者還得耐心等待3個月時間。冠道同樣也一直要加價、排隊。
同是高定價的兩款車,同是2.0T型號,實際性價比上,途觀L和冠道也有高低之分,同等配置水平,途觀L售價還要比冠道高出2-3萬元,這沒辦法解釋,只能理解為大眾在中國確實是有品牌溢價的。所以,相對而言,冠道的定價稍顯厚道。
“VW”徽標在中國已經是一種信仰,途觀L高定價中有一部分是品牌溢價。
比尺寸:“Bigger than bigger”
尺寸上,途觀L比起途觀大一圈,車長超過4.7米,軸距接近2.8米,已經對得起“L”的后綴。
然而,和冠道一比,就遜色些許。冠道直接基于七座車平臺進行研發,不僅軸距比途觀L多29mm,在長度和寬度上,更是勝出不少。
“Bigger than bigger”,這一蘋果三年前用來宣傳iphone6的廣告詞,用在途觀L和冠道上,再適合不過。
想提醒一下,現在胡亂加長,已經不太好根據軸距來區分車型級別了,大家應該更關注車寬。從車寬、輪距的角度,途觀L和冠道不是同級車。
途觀L軸距2791mm,軸距與漢蘭達相當。
軸距超過2.8米,冠道卻沒有第三排座椅,讓人覺得相當意外。
為何沒有七座?冠道經常被拷問,因為冠道的軸距比七座車都來得長,比如說漢蘭達是2790mm。
途觀L軸距其實也相當可觀,比漢蘭達多出1mm,僅是數據,也可以放進第三排。只不過,上汽大眾早早宣布在七座SUV上的規劃,為途觀L解圍。
在冠道和途觀L之后,“大五座SUV”愈發的不好造:軸距至少得有2.7米,最好能有2.8米。今年1月,廣汽傳祺GS7在底特律車展全球首發。GS7有“小GS8”之稱。與冠道和途觀L相比,還真有點“小”,因為它的軸距是2720mm。
變大其實不止是SUV,轎車更加夸張:凱迪拉克CT6和寶馬5系Li的軸距已經是驚人的3.1米!你沒看錯,就是3.1米。在上一代車型里,這已經是D級房車的水平。
比空間:玩空間,大眾和本田思路明顯不同
冠道不僅僅是贏在尺寸數據上,更贏在乘坐空間和行李廂空間上。
得益于更長的車寬和軸距,冠道后排會更加寬敞,“葛優癱”完全不是問題。當然,途觀L后排空間也不小,能輕松坐進三個成年人,但還是沒法和冠道比。
冠道是名副其實的大五座,后排沒有隆起的地臺。
軸距加長軸,途觀L后排相比途觀有大幅增長。
空間大,不一定是豪華。但空間大,一定程度上,會給豪華感加分。這么說,“神車黨”會不開心。加長是大眾的標簽,也是優勢所在。
但情況隨著本田轉變思路而有不同,本田不再苛求全球統一標準,針對中國“好大”的消費心理而研發車型,新的設計思維,加上本田所擅長的“MM”(機械空間最小,乘坐空間最大),在乘坐空間上超越大眾,相當正常。
左邊為冠道,右邊為途觀L。標準狀態下,冠道行李廂比途觀L多15L。
標準五座狀態下,途觀L行李廂容積是495L,而冠道是510L。冠道后排標準腿部空間是910mm,比途觀L多出40mm。下面列表中的“后排標準腿部空間”是前排座椅調整到中間位置時,測量得到的數字。
比造型:這是冠道唯一不愿意和別人比的好嘛
好的造型,有助于提升豪華感。大眾的方法簡單高效,即,往高端車型靠。途觀L上市之后,大眾同時預熱途昂,看完途昂,再來看途觀L。
途觀L的格調瞬間提升了一個檔次,有沒有?
加長后的途觀L,有途銳的錯覺。
冠道沒有人做背書,只能靠自己。激進、大膽、外向。這不是廣汽本田第一次采用如此大膽的設計,冠道之前,還有歌詩圖。
碩大的中網鍍鉻飾條、Coupe的車頂輪廓線、快溜的尾部設計、個性的鷹翼式大燈,讓冠道顯得與眾不同。開在路上,或停在某處,都是焦點所在。并不是所有人都覺得冠道好看,“怪異”常被用來形容冠道。
所幸,冠道是一輛SUV,人們對SUV有著更高的寬容度,所以,吐槽聲比起歌詩圖少了許多。
只看尾部,還以為冠道是大號的高底盤兩廂車。
從整體觀感來看,途觀L沒有任何的違和感,親切,雍容得體,傳統穩重。冠道則是綻放著驚艷的光彩,體現著設計的力量。
這種區別還延伸到內部,途觀L是熟悉的風格,熟悉的味道。冠道則是處處體現出變革的嘗試,努力求新。
這兩款車用戶年齡和教育程度上高度重疊,都是本科及以上,30-35歲,但在審美和性格上會有明顯差異。
大眾有“神車黨”,本田有“腦殘粉”。在各自的粉絲群當中,途觀L和冠道的造型受到高度的認可。兩車要取得突破,關鍵在于中立消費者的支持。
如何讓中立消費者接受冠道的個性與另類,是廣汽本田面臨的挑戰。同樣,讓途觀L擺脫“套娃”審美疲勞,是上汽大眾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比動力:都是渦輪增壓 雙方各有所長
動力方面,冠道提供1.5T+CVT,2.0T+9AT兩種動力總成,途觀L是1.8T+7擋雙離合,2.0T+7擋雙離合。
冠道1.5T在2000-5000rpm范圍發出最大243Nm的扭矩,途觀L 1.8T則能從1450rpm開始,發出300N.m的最大扭矩。
在低排量型號上,途觀L要蓋過冠道一頭。在2.0T這個相同排量的級別,冠道則扳回一城,比途觀L多出20Nm。
途觀L由于入門版便是1.8T,沒有人擔心輸出會不夠,用戶更為關心途觀L會否推出售價更低的1.4T版本。
冠道有提供1.5T,用戶則擔心如此小的排量能否帶動軸距超過2.8米,總重接近1.8噸的大車。
這就是消費心理,沒有小排量渦輪增壓,希望有;有小排量渦輪增壓之后,又擔心動力輸出不夠。
上汽大眾表示,途觀L暫時沒有推出1.4T排量的計劃。這并不難理解,兩代同堂,途觀L要給途觀留有市場空間。
試駕冠道240TURBO時,專門跑一段連續的上坡的盤山公路,輸出線性流暢,不會不夠用。發動機進行重新調校,轉速攀升迅速,油門稍微發力,轉速便超過2000rpm,缺點是響聲有點大,優點則在于輸出有保證。
左邊冠道,右邊途觀L。兩款車全系皆是渦輪增壓,只是入門版排量有不同,冠道是1.5T,途觀L是1.8T。
途觀L采用大伙熟悉的7擋雙離合變速器,成熟可靠,在9AT開始普及的當下,技術含量不低,跟得上潮流。
冠道2.0T采用來自ZF的9AT,1.5T則是本田自己的CVT變速器。
本田的解釋是,冠道2.0T強調科技感,需要多擋自動變速器,而本田10AT仍在研發當中。冠道1.5T強調燃油經濟性,CVT已經可以滿足。
左側為冠道CVT變速器的擋把,右側是途觀L 7擋雙離合的擋把。
比配置:兩款頂配旗鼓相當,價格相差3萬
諸多環節當中,最不能吐槽的便是配置。廣汽本田對冠道如此有底氣,便是來自于配置,和基于配置的豪華感,上汽大眾也是如此。
復古傳統的木紋裝飾板、高品質的材質、精湛的工藝,加上全球首創的SBW換擋按鈕、角度可調的中央顯示屏、復式中控臺、后排電動遮陽簾、高效的NVH降噪,冠道豪華程度都已經超過許多豪華車。
途觀L用料水準相當高,恪守德系車嚴謹的準則,哪里該用什么材質,似乎都有嚴格的定義和規則,所以你會覺得一切都無懈可擊。
途觀L有著許多越級配置,包括多模式駕駛系統、智能電動尾門、ACC自適應巡航、AFS大燈自適應隨動轉向功能、Dynaudio系統、全景電動天窗等。
途觀L車廂更偏向于商務、成熟穩重。
基于配置上的車廂豪華感營造,兩車是不相上下。不過,側重點不同。途觀L車廂偏向于商務和傳統,而冠道則更為科技與個性化。
冠道儲物格多,人性化設計出眾,“液晶屏+按鍵”的操作方式,菜單清晰,容易習慣和上手。而途觀L細節上的精致感要勝出一籌,裝飾傳統高檔。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冠道對于豪華的詮釋,年輕,向上,有著更多的正能量。
冠道車廂更顯年輕,豪華感可以媲美許多豪華車。
在我看來,年輕化是不可阻擋的大趨勢,今年1月份北美車展上亮相的全新一代寶馬5系和凱美瑞,獲得截然不同的評價。
前者與寶馬7系沒有不同,看不出新在哪里,寶馬以不變應萬變。后者則大膽采用紡錘型前臉,線條更加豐富,車頭低矮且厚重。
在經歷失敗的第七代之后,豐田打算借助于激進的造型卷土重來。寶馬與豐田,大眾與本田,設計理念不同的背后,是心態。德系車求穩,而日系車則求變。
最后,來點干貨。拿雙方旗艦版進行配置比較,分別是冠道370TURBO 四驅至尊版和途觀L 380 TSI自動四驅至尊旗艦版。
原本以為,在售價高出3萬元情況下,途觀L 380 TSI自動四驅至尊旗艦版的配置要比冠道370TURBO 四驅至尊版高許多,實際沒有,兩車基本接近。
最能彰顯科技感的HUD抬頭數字顯示、自動泊車、無鑰匙啟動、全景天窗,兩車都有。冠道370TURBO 四驅至尊版還有對手沒有后排遮陽簾。
結論:30萬元一定要買豪華車?這個觀念也許該改變一下了
30萬元用來購買奧迪甚至謳歌的車型,不會錯到哪去;但同樣價錢用來購買冠道和途觀L,不管換成誰,難免會忐忑,生怕買錯。
要知道,奧迪和謳歌畢竟是豪華品牌,大眾和本田再怎么厲害,始終是面對普羅大眾的普通品牌。在中國,豪華品牌和普通品牌之間,還是有著深深的溝。
即便如此,從市場角度,擔心途觀L和冠道是多余的。上市三個月之后,冠道月銷量已經攀升至5045輛,訂單超過2萬張。而途觀L上市一個月,便助推途觀家族月銷量超過3萬輛。
兩款車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昂科威,在一片“貴”的吐槽聲中,月銷量節節攀升,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銷量均超過3萬輛。
市面上,比途觀、CR-V、翼虎等緊湊型SUV高半個級別的“大五座”SUV,有且只有昂科威一款,冠道和途觀L到來,提供更多的選擇,進一步豐富市場。
時代在變,標準也在變。在中國,SUV已經能夠比肩轎車。
所以,能夠定義上汽大眾的,不再只是帕薩特一款車,還有途觀L;能夠代表廣汽本田品牌形象,除雅閣,還有冠道——這也是兩個汽車主機廠所希望看到的一幕。
從冠道和途觀L上不難看出,合資品牌有“品牌向上”的困擾,這一方面,別克走在了前頭,本田和大眾現在是緊隨其后。
仔細比較一番之后,負責任的講,兩款車所承諾的豪華,都有做到。貴是有道理,能夠值回票價。無論是材質工藝,還是配置動力,兩款車要比許多豪華車都來得優秀,值得考慮。
當然,前提是不加價,所有加價都是耍流氓。至于途觀L和冠道之間該選誰,看到這里,相信你應該知道結果:優先冠道。
對比應該有分高低,分出高低,并不意味著貶低某一款車。能夠成為對手,實力是接近的。對比完之后,最大感受是:途觀L很優秀,但是本田和冠道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