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道路交通事故,你會發現有一大特點,那就是“五小車輛”事故特別多。所謂“五小”車輛,一般在農村指低速貨車、三輪汽車、三輪摩托車、兩輪摩托車、拖拉機;在城市指人力三輪車、三輪摩托車、三輪電瓶車(含拼、改裝)、四輪電瓶車和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等。當然,二者在我們普通人眼里也沒有明確的界限,所以,“五小”車輛給我們的統一印象就是那些三輪車、電動車、摩托車,而且大多數可能是無牌無證的。
如果經常看一些中國道路交通事故的視頻,你會總結出一個共同點:“五小”車輛在中國道路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很高,傷亡比重也是居高不下。
“五小”車輛事故居高不下,除了我們的道路交通設施落后,配套不完善,管理混亂(比如沒有專門的行車道、車輛混雜)外,筆者認為主要原因還在于:“五小”車輛駕駛人安全意識普遍不高,甚至存在一些認識誤區。
當今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但由于發展不平衡,百姓收入、城鄉差距較大,決定了“五小”車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廣大普通民眾、低收入階層的生產、生活工具。中國農村青壯年涌向城市,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比比皆是的普遍現象,又使這一批人中,老弱病殘占了一大部分,這就使這些車輛一上路,僅就駕駛人來說就存在安全隱患。
舉個例子,本地廣大農村近幾年流行一種電動三輪車,有些鄉鎮幾乎家家一輛。我曾問過當地村民這種電三輪為何這么受老百姓歡迎,僅僅是載貨、載人兩相宜的原因嗎?這位村民說:“不止這點,還在于這種車輛好操作,下至十歲小孩、上至八十老漢都能“牽”(本地俗語,駕馭的意思)著走”……聽完這句話我直冒冷汗……老人小孩開這種車,走在路上豈能安全?這也反映了“五小” 車輛上路的普遍危險——駕駛人無證無照,老弱病殘,自然沒有什么安全意識,更枉論交規常識。這樣的群體駕車上路,自然成為一個個事故的始作俑者。再看看那些不戴頭盔的摩托車駕駛人、超速、超載、酒駕、闖紅燈……使原本安全系數就不高、緊急操作不穩當的“五小”車輛釀成一個個“肉包鐵”的慘劇。
“五小”車輛在中國還不能得到有效管理,使人們存在這樣的共識:駕駛“五小”車輛沒人管,就算違章也不扣分罰款,違法成本為零。再者,“五小”車輛駕駛人普遍存在著“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覺得自己本身就是弱勢群體,走在路上,當然你得讓著我;就算出了事故,中國交通事故處理又有“以人為本,偏向弱者”的不成文規定……這一切使得“五小”車輛走在路上無視紅燈等各種交通標志,可以說如入無人之境。
雖然全國各地公安交警部門都把整治“五小”車輛作為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重點工作來抓,但是收效甚微。“五小”車輛在中國還將長期存在,“五小”車輛駕駛人安全意識淡薄的現實使得“五小”車輛各類事故在中國還將持續上演,事故預防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