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發生?
上汽通用確認關閉北盛工廠
近日,有消息稱,位于遼寧沈陽的上汽通用北盛工廠即將關閉。對此傳言,上汽通用方面向媒體表示,正與北盛基地相關方進行深入溝通和協商,妥善安置包含供應商、基地員工等在內的各方人員,確保這一產能調整過程平穩過渡,減少對當地經濟、社區的影響。
圖片來源:上汽通用
上汽通用內部人士還對媒體表示,現在公司主要工作是積極推進業務重塑,基于新的企業戰略和產品型譜計劃,對全國生產體系進行資源的深度整合,規劃更高效的產能布局,提升運營效率,確保企業的長期穩健發展。
蓋世點評:關廠之舉雖然令人唏噓,但也彰顯了上汽通用加速轉型的決心。
雷克薩斯在華獨資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顯示,2月18日,雷克薩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為KATO TAKERO(加藤武郎),注冊資本高達1071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51.43億元),營業期限自2025年2月18日至2075年2月17日,經營范圍涉及汽車零部件研發、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研發、汽車銷售、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等。
今年2月5日,豐田汽車宣布與上海市政府就共同助力中國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相關舉措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在上海市金山區獨資設立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和生產公司,計劃于2027年投產,年產能10萬輛。
蓋世點評:豪賭中國市場,雷克薩斯能逆風翻盤嗎?
大眾與奧迪將保留燃油車型
據外媒報道,最新報告顯示,大眾和奧迪兩大品牌正計劃加大對現有燃油車型換代改款的投資,此舉將延長內燃機車型的生命周期。
德國媒體援引多位內部人士的消息報道稱,大眾和奧迪計劃推遲在歐洲實現電動化的目標。此前,大眾的計劃是到2033年時,在歐洲市場全面轉向純電動汽車。而奧迪的計劃是,到2033年時在全球范圍內放棄內燃機汽車。
圖片來源:奧迪
此前,奧迪首席執行官Gernot Döllner已經表示,該公司將“保持靈活性”。而大眾方面,其技術開發負責人Kai Grünitz表示,該公司并不排除其高爾夫(Golf)Mk8持續銷售至2035年的可能性。純電動版高爾夫MK9預計將在2030年左右推出,這意味著該公司將同時銷售內燃機動力的Mk8,以及純電動車型Mk9。
德國媒體報道稱,大眾將在今年3月正式決定是否進一步投資內燃機車型。如果大眾和奧迪決定繼續生產燃油車,這樣做將影響大眾集團其他品牌的車型,尤其是斯柯達和西亞特。
大眾集團旗下的另一個品牌保時捷也因為電動汽車需求疲軟而調整了自己的戰略。去年,其Taycan電動汽車的銷量同比下跌了49%。在此背景下,保時捷將重新開始開發內燃機車型,以此來維持銷量。
大眾集團旗下的超豪華品牌賓利也將電動汽車的發布時間從2025年推遲到了2026年。該公司此前的計劃是在2030年之前放棄燃油車型,但是目前其目標變成了到2035年時實現純電動化。
同樣,蘭博基尼也推遲了首款電動汽車的發布時間,四座版Lanzador將于2029年發布,而不再是原定的2028年。此外,將于同期發布的第二代Urus將使用純電動驅動系統。然而,蘭博基尼并不會很快放棄燃油發動機,搭載V12發動機的Revuelto和搭載V8發動機的Temerario將繼續生產,直到2030年后。
蓋世點評:燃油車的“末路”,來得可能沒想象中的那么快。
吉利和雷諾在巴西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月17日,雷諾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共同宣布了一項框架協議,進一步擴大雙方在巴西生產和銷售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的戰略合作。這一合作將通過雷諾巴西公司(Renault do Brasil)實現,進一步鞏固雙方的戰略伙伴關系。
圖片來源:雷諾集團
根據協議,吉利控股集團將投資雷諾巴西公司,成為雷諾巴西公司的少數股東之一。這將使吉利控股集團能夠享有本地化生產、銷售和服務資源。不過,該合資企業仍需簽訂最終協議并獲得相關監管機構的批準。目前,吉利控股集團和雷諾集團尚未披露財務條款。
通過此次合作,雷諾集團位于巴西巴拉那州的兩個先進生產設施將用于生產這些全新的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除了現有的雷諾車型外,還將為吉利控股集團和雷諾集團生產這些新車型。
在銷售方面,雷諾巴西公司將通過其現有的分銷生態系統,成為吉利控股集團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產品組合的分銷商。吉利控股集團將因此受益于雷諾的實力和商業專業知識,加速吉利在巴西這一南美主要汽車市場的業務擴張。
蓋世點評:瞄準海外市場,吉利雄心勃勃。
采埃孚考慮分拆電驅動部門
據德國《商報》報道,采埃孚(ZF)正考慮分拆其電驅動系統部門。該報道援引采埃孚內部人士消息稱,采埃孚正在研究對整個電驅動系統部門或該部門部分業務“進行戰略合作并建立伙伴關系”的可能性。
采埃孚發言人在發給路透社的一份電郵聲明中表示,鑒于“電動汽車銷量增速放緩、傳統變速器業務的高成本和由此導致的低利潤率”,該公司正努力通過必要的投資使其電驅動系統部門再次盈利。另外,采埃孚表示,正在與其員工代表就上述事宜進行對話,并拒絕進一步置評。
圖片來源:采埃孚
據悉,采埃孚剝離其電驅動系統部門的計劃將影響超過3.2萬名員工,及年銷售額達115億歐元的業務,相當于采埃孚集團近25%的營收。盡管只有8,000名員工直接受雇于采埃孚電驅動系統部門,但此分拆計劃不僅會影響其位于德國Schweinfurt的主要區域,還會影響其位于德國Friedrichshafen的總部和位于Saarbrücken的傳動裝置工廠。
盡管目前采埃孚尚未找到其電驅動系統部門的買家,但據報道,采埃孚計劃在今年完成其電驅動系統部門的分拆,并可能在2026年進行出售。
蓋世點評:汽車零部件巨頭拆分重組,漸成新常態。
大陸集團全球優化舉措將影響約3,000個研發崗位
2月18日,大陸集團汽車部門宣布多項戰略措施,以鞏固其技術領先地位并提升研發競爭力。該計劃旨在通過優化全球研發網絡、精簡流程及調整資源配置,應對動態市場挑戰,確保長期可持續發展。
大陸集團計劃到2026年底,通過自然減員(如退休)和內部轉崗等方式,逐步優化全球研發團隊結構,預計將影響約3,000個研發崗位,其中德國占比不足一半。據悉,截至2024年底,大陸集團汽車部門約有9.2萬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約為3.1萬。
大陸集團的上述計劃將影響德國巴本豪森(Babenhausen)約12%的員工及法蘭克福約5%的員工。同時,大陸集團在德國其他城市,如因戈爾施塔特(Ingolstadt)、雷根斯堡(Regensburg)和施瓦爾巴赫(Schwalbach),也將實施較小規模優化措施。
另外,大陸集團軟件子公司Elektrobit在全球的480個崗位將受到影響,其中包括德國的約330個崗位;大陸集團還將對其工程服務子公司Continental Engineering Services在全球的420個崗位進行調整(其中德國約330個)。
蓋世點評:轉型浪潮之下,企業人員優化似乎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