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有時候顏值比實力更重要,一款車不論動力、操控、內飾和配置多么的好,但是你長相過不去,那么也許就很難進入消費者的購物車。不論是在中國如日中天的大眾,還是近年突飛猛進的奔馳、吉利、傳祺等品牌,要么是中庸、四平八穩,要么就是妖艷、時尚科技、年輕動感······
總之,消費者對汽車設計的口味在變,而汽車外觀作為反應人們個性最直接的元素,地位也在不斷提升。這也符合人和人,人和物之間所講究的“第一印象”。
“聽說造卡車的企業要做轎車,在外人聽來可能就有人等著看我們的笑話。”在宣鋼看來,過去中國車企造轎車多為“逆向開發”,甚至連設計都很難實現。
作為東風子弟,宣鋼基本上承襲了部分東風人的傳統——家里幾代人為東風汽車的發展,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獻出最好的時光。學美術出身的他,1993年大學畢業,回到東風從事汽車設計工作。被贊為“中國悍馬”的東風猛士,就出自宣鋼所在的東風設計團隊,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標志性的主要軍用汽車之一。而東風汽車最新比肩合資品牌高端轎車東風A9,其外形設計同樣出自宣鋼的團隊。
2005年,東風乘用車公司的成立,給了宣鋼更大的舞臺,他和他的團隊全身心投入到了自主車型的設計研發中。誠然,由于擁有中國汽車業最多的合資品牌,東風自主品牌的設計發力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擁有了更高的起點更清晰的參照物以及更成熟的供應鏈的同時,也就有了更大的壓力。
借助雪鐵龍的技術平臺,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與喬治·亞羅合作,設計了第一款轎車S30。但供應商的強勢,令東風設計團隊的種種想法難以完全實現。現在,東風汽車成為標致雪鐵龍第一大股東,同時中國汽車市場地位,也讓東風在伙伴企業中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
“對于東風A9的設計,最初的設計目標是主攻公務車市場”。宣鋼表示,該車初始價格、排量均滿足國家鼓勵政府單位使用中國品牌汽車的標準,作為東風汽車旗下首款自主高端車力求低調、理性、務實,同時還要儒雅、穩重、大氣。這是他當初接到的設計要求。
待到東風A9從油泥模型一步步接近量產造型時,被質疑“長得有點像大眾輝騰,甚至是帕薩特”的聲音卻開始環繞在宣鋼耳邊。“雖然有些自主產品,像本田、豐田造型上越來越激進,但我們還是要堅持給人踏實、值得依靠的設計感。”當說到A9長得像大眾品牌車型時,宣鋼毫不諱言地認為,“他從設計的初衷肯定沒有模仿甚至是借鑒的想法,但最后設計出來確實有些眼熟”,“是因為考慮到這一細分市場的用戶喜歡偏硬朗的造型,東風作為一家穩中求進的務實央企,也不大可能太過夸張,在多輪方案探究后,我們認為現在呈現的方案是符合市場需求的最優設計,這只能算是與大眾的不謀而合吧。”
但他也解釋道,“單就汽車設計而言,在趨勢范圍內的趨同,這種趨同是一種偶然,而非必然。”其實仔細看,東風A9自己的設計語言還是非常清晰且韻味十足的。外觀前格柵,以中國八卦的“乾”卦為設計語言,乾在卦象中以三橫表示,前保險杠“回”字形輪廓意味著祥和、久遠之意。
內飾方面,東風A9儀表盤和中控臺的縱向融合設計,與門板之間的橫向環抱式設計,猶如展翅飛翔的雙飛燕,讓內飾感覺舒適,溫馨。由于立項比較早,這支30~40人的設計團隊,在創意設計、型面設計和模型制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并且不時地組織潛在客戶開展評測。
不僅如此,為了提升整體設計感,東風A9按照項目劃分,找到博通和賓法(均為意大利著名汽車設計公司),以及標致雪鐵龍集團中國技術中心的設計團隊,提供設計方案,從中擇優。
所以,宣鋼強調,從開發周期和成本來看,現在的A9應該是最優的結果,雖然公車改革會影響到公車市場,但A9還是能夠勝任當前商務市場的需求。“某種程度上講,A9就代表著東風乘用車未來一段時間的品牌形象,對于后續開發的車型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