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智能輔助駕駛,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人類會為此付出一定代價,但我們必須要充分吸取經驗和教訓,防止和避免這些教訓不斷地重復發生。”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今日(6月6日)舉辦的2025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表示。
朱華榮強調,智能化的初心就是讓用戶更安全、更輕松、更舒適,在相關算法和小場景不能完全解決的情況下,選擇安全、冗余的技術路線是有必要的;堅持安全是智能應用的底線,把更安全的智能體驗帶給用戶是企業的基本責任。企業需要建立符合法規要求、行業規范的流程驗證體系標準,有充分的資源投入,不能把一些試驗讓用戶去當“小白鼠”。
談及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朱華直言不諱地表示,長安汽車以及經銷商、供應商鏈條上的100多萬職工感受到了巨大壓力,可持續健康發展也面臨巨大挑戰。但“長安汽車堅決反對無道德底線、無法律底線的惡性競爭。”
朱華榮承諾,無論競爭多么激烈,長安汽車都會堅守底線和原則,堅定不移地保證產品安全、質量和長期可持續服務,絕不以損害用戶利益的方式來參與競爭;堅持依法合規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堅持通過優質產品、可靠品質、貼心服務,以及打造集團化運營,規?;当?,共性化平臺開發,提升效率等參與競爭,實現企業長期健康發展,推動行業進步。
“通過行業加大自律,各大車企以身作則的共同努力,未來也許1-2年中國汽車行業就會回歸到理性競爭,回歸到健康可持續的價值回歸線上去。”朱華榮表示。
在朱華榮看來,中國汽車取得了一定的全球領先的優勢,但也要看到存在許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品牌數量多,現在中國乘用車品牌大約有100個,每個月新品數不勝數,行業內都記不住,造成了用戶的選擇困難;二是價格混亂,大有從中國蔓延到海外的趨勢,“0公里二手車”出口到海外擾亂了市場,這對中國品牌傷害極大;三是部分品牌夸大宣傳,給非專業的消費者造成許多誤導;四是不以汽車產業長期健康發展為目的一些資本和資源進入,增加了汽車產業競爭的復雜性。
朱華榮補充道,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智能化和造型方面優勢不斷擴大,具備了適度領先,但也面臨太多挑戰,不僅包括關稅加碼、技術封鎖、供給限制等,還有自身能力體系,如知識產權、全球化布局,以及設計成本等。
“我們應該向世界一流的車企學習,如奔馳等在這些方面做得非常優秀和完善,中國汽車企業有很多領域不知道所以認為自己很強大,當真正知道這些領域時,才發現還有很多能力不健全。”朱華榮略顯無奈地說,“我可能有時候說了這個話又要被噴,大家要向世界一流車企學習,世界其實很大,我們需要構建的體系能力還有很多。”
當然,“目前仍然是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化的最佳時機,”朱華榮建議,在全球化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長期主義和本地主義,加強構建ESG,加強與全球產業鏈的伙伴合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共同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勞動就業,促進社會的進步,最終才能真正實現全球化高質量的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