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連發三則關于奔馳的召回信息,涉及進口A級、CLA級、GLA級,以及國產EQC、C級和GLC SUV等多款車型,合共約1.61萬輛汽車。此次召回行動,無疑給本就在中國市場面臨銷售挑戰的奔馳品牌,又增添了一層憂慮。
圖片來源:奔馳
據召回信息顯示,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與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分別針對不同生產日期和車型進行了召回。其中,部分國產C級和GLC SUV汽車因之前召回維修中使用了不正確的保險絲盒,可能導致車輛相關系統出現故障,甚至存在起火風險。而部分進口S級和EQE汽車也因同樣問題被召回。
此外,還有部分進口A級、CLA級和GLA級汽車因渦輪增壓器渦輪外殼上的噴嘴形狀可能不符合規范,存在排放危害風險而被召回。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奔馳還召回了大量國產EQC汽車,原因是電池管理系統軟件設計問題,可能導致高壓電池在極端情況下發生熱失控,存在起火隱患。
此次召回行動,正值奔馳在中國市場遭遇多重挑戰之際。此前一日,即6月12日,奔馳車機導航系統已出現大面積崩潰,涉及所有MBUX2.0/3.0系統車型,涵蓋C級、E級、S級和EQ系列。不少車主反映,導航、CARPLAY等功能無法使用,甚至有些車型直到第二天才恢復,給車主的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這一事件,無疑進一步損害了奔馳在中國市場的口碑。
近年來,奔馳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持續下滑。2024年,奔馳在中國銷量68.36萬輛,同比減少7.3%;2025年第一季度,銷量更是同比下降10%。為了提振銷量,奔馳不得不采取降價策略,但效果并不明顯。C級、GLC和E級作為奔馳在中國市場的三大銷量支柱,近年來價格不斷下調,但仍未能挽回銷量下滑的趨勢。
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尤其是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車的崛起,奔馳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據乘聯會數據,自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已達到64%,而合資品牌市場份額則不斷下滑。新能源車市場的快速增長,更是讓傳統豪華車品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奔馳在電動車領域的布局明顯落后,其全球純電車型銷量近年來持續減少,電動車型在中國市場的存在感也較弱。
為了扭轉局面,奔馳制定了一系列的戰略調整計劃。包括從2025年到2027年推出多款新產品,覆蓋所有細分市場和驅動形式;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推出多款專屬產品;以及通過裁員、優化產線等措施降低成本等。然而,這些措施能否有效扭轉奔馳在中國市場的頹勢,仍有待觀察。
此次召回行動和車機故障事件,無疑給奔馳在中國市場的形象帶來了進一步損害。奔馳需要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以重新贏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