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豪華車市場中,奔馳、寶馬、奧迪憑借品牌自身實力及良好口碑牢牢占據(jù)第一陣營,“德系三駕馬車”的勢頭蓋過無數(shù)所謂的“二線豪華品牌”,成了無數(shù)人心中的夢想之車。在一線城市中你能見到他們的幾率不亞于大眾,價格的不斷下探讓他們走進了千家萬戶,30萬出頭的價格就能將一輛BBA帶回家,而且他們也并非華而不實,而且這三個品牌旗下車型的軟硬實力均無差距,那么問題來了,該怎么選呢?
有人說喜歡運動就買寶馬3系,要優(yōu)雅就買奔馳C級,想要更均衡就去看看A4L。話雖然是這么說的,但選起來其實還是挺糾結(jié)的,這個月我的好哥們?nèi)缭敢詢數(shù)娜〉昧吮本┦袡C動車購車指標,于是他開始把他的糾結(jié)拋給了我。作為有些內(nèi)飾黨的他第一個就把寶馬3系給Pass掉了,把目光放在了奔馳C和奧迪A4L上,但由于預(yù)算的限制,這兩款車他只能選擇入門車型,但1.4T的A4L和1.6T的C級他不考慮。
曾經(jīng)的豪華中級車銷量王奧迪A4L,很多人都覺得換代以后的他便走向了永不回頭的下坡路,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曾經(jīng)那個銷量能甩奔馳C寶馬3系整條街的奧迪A4L在去年過的確實不太好,銷量方面被兩位宿敵壓制了一番,而今年的一月份,奧迪A4L單月銷量突破兩萬輛,超出寶馬3系近6000輛。
同樣,奔馳C級的實力同樣不可小視,優(yōu)雅且豪華的奔馳C級收到的關(guān)注度的始終是“三駕馬車”中最高的。
低配A4L美觀不減,配置有些遜色
這代奧迪A4L的外觀看起來并不是很給力,就像是幾年不見卻還穿著校服的大男孩兒,有人說奧迪A4L的外觀只是換湯不換藥,很容易看出上代車型的影子。
作為A4L 2.0T版本的最低配車型,40 TFSI進取型的外觀與高配車型保持一致,當然了,像輪轂、包圍什么的肯定還是與高配車型有一定區(qū)別的。與全系標配LED的寶馬3系和奔馳C級相比,低配A4L的氙氣大燈肯定是有些差距,LED大燈的選裝費用為7500元,也是不便宜的。
最讓人反感的減配在于低配A4L的后視鏡上,好歹是個奧迪,可他連電動折疊都需要花1200元進行選配,讓人不滿意。
16寸的輪圈看上去倒不是很LOW,雖然胎壁較大有些影響美觀,但重在皮實也便宜。
低配A4L的車尾處找不到一處攝像頭,倒車影像要花2300塊左右進行選裝,而3系和C級的低配車型卻配有前/后駐車雷達,好在雙邊單出的排氣沒有被減配,美觀性沒有影響。
C級軸距劣勢,卻更原汁原味
中國消費者對于后排空間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眾多品牌紛紛進行加長來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而作為標軸車型奔馳C200則因軸距沒有進行加長而受年輕人的喜愛。
C200運動版也是C級全系最便宜的一款車了,但31.48萬的售價要比A4L的低配車型貴了1萬多塊,而且目前A4L全系的市場優(yōu)惠達到了6萬元,C200的市場優(yōu)惠大致為3萬,也就是說C200運動版落地的價格差不多能買到A4L的高配車型了,但作為同級低配車型之間的對比,C200的配置比A4L高。
外觀方面,C200運動版配備了AMG外觀套件,大燈光源及日間行車燈光源全部為LED,后視鏡帶有加熱功能,而且和車窗飾條一樣均為黑色處理,看起來更激進運動也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尾部下方的AMG保險杠以及雙邊單出排氣管營造出的運動氣息十分到位,但倒車影像也是不具備的。
17寸的雙色五幅輪圈一點兒不顯小,造型十分硬朗,輪胎品牌為普利司通泰然者T001,市場售價1200元左右,不便宜。
車內(nèi)方面,兩車需要選配的地方均有些多
乍看上去,A4L低配車型的內(nèi)飾與高配看不出什么差別,造型簡潔層次感豐富,我認為這代A4L的內(nèi)飾設(shè)計感要比3系和C級強了不少,看上去是最舒服的。
C200運動版的內(nèi)飾與C200L的高配車型唯一差別就在中控面板的用料上,黑銀的搭配讓人看起來很舒服,高級感也很足,可這只限于看起來,當你用手摸起來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中控臺的塑料感其實很強,而且每一個按鍵的質(zhì)感反饋也沒有A4L那樣清脆,細節(jié)之處還是A4L更勝一籌。
方向盤并非因為低配的關(guān)系就取消了功能鍵,不過定速巡航還要花1800元進行選配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就造型來說,C200運動版的平底方向盤看起來跟運動握起來的手感也更好,撥片和定速巡航都是標配。
8.3英寸的大屏沒出現(xiàn)也在情理之中,缺失的GPS導(dǎo)航模塊選裝需要一萬塊,還是買個Iphone X更合適。
和低配A4L相比,C200運動版雖然也是小屏,但Audio20系統(tǒng)沒有被閹割,這套系統(tǒng)最大好處就是有內(nèi)置Garmin導(dǎo)航和車載互連系統(tǒng),可用性方面更好。
A4L中控臺上的功能按鍵也因為低配的原因變得少之又少,自動空調(diào)肯定是標配,但低配車型也只是單區(qū)自動空調(diào)。
A4L的后排座椅雖然為織物材質(zhì),但坐起來的舒適性要比仿皮強了不少,后排空間絕對是傷害C200車主的一大殺手锏。
沒經(jīng)過加長的C200連我這個45碼大腳放起來都有些困難,而且坐墊的長度很不可觀,說他坐起來難受一點也不為過。
但A4L的低配車型輛后排出風口都被閹割了,這能說的過去嗎?
C200運動版的座椅比起A4L低配車型則要運動多了,材質(zhì)為ARTICO皮革,兩側(cè)的包裹性與腰部的支撐性更佳,而且還配有腿托。
動力兩車均挑不出毛病
A4L全系均搭載第三代EA888 2.0L渦輪增壓發(fā)動機,與發(fā)動機相匹配的是7速雙離合變速箱,低功率車型最大功率190馬力,最大扭矩320牛·米。
C200的動力總成與長軸車型保持一致,2.0L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84馬力,最大扭矩300牛·米。與發(fā)動機相匹配的是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
兩車的實際動力表現(xiàn)非常相似,極致一點的零百加速時間也都大概一致,A4L實際開起來的感覺會更為輕松,油門和方向盤的調(diào)教沒有寶馬那樣緊致也沒有奔馳駕駛起來所需要的力道大,因此開起來的舒適性我認為要比后者好了不少。
總結(jié)
作為兩車的低配車型,配置方面均不是主打項目,相比較而言還是C200運動版的配置更高一些,但論價格的話自然是A4L更實惠一些,如果預(yù)算可以提升一些的話,小編還是建議大家選擇配置高一些的車型,畢竟豪華品牌都買了咱最好別太寒酸是不是。如果預(yù)算有限又想加入豪華品牌陣營的話,兩款低配車也同樣值得購買,畢竟他們與高配車型看起來的差異也不是很大,30萬的預(yù)算買輛奧迪A4L和奔馳C級還是很有誘惑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