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達銷售董事安世豪在介紹新一代速派時,PPT上顯示“新速派完勝奔馳E”,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這當然不是安世豪說的,這是歐洲一家專業媒體在對比試駕了新速派和奔馳E之后得出的結論。青主想,看來,不靠譜的媒體哪都有啊。
可是在試駕完新速派之后,青主發現,這篇報道說的可能才是事實,大家覺得詫異,只是因為已經深信國王是穿著新衣的。拋卻品牌,單論產品,新速派和奔馳E相比,真的并無幾分遜色,很多方面還頗擅勝場,比如動力、空間。
后來我還是找到了這篇報道的原文,看完之后,必須說,對比測試是專業中肯的,在總分750分、一共63個打分項目里,新速派2.0 TDI DSG得分是588,奔馳E220 BLUETEC是555,需要說明的是,兩款車都是柴油版——這在歐洲是主流。
寫這篇評論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論證速派是否真的超越了奔馳E,說實話,對這一點我還是有所保留的,但這篇報道,再次驗證了一個事實——如今,普通品牌的產品力與豪華品牌之間的差距在日益縮小,甚至,已經消失。之前,青主曾寫過“我為什么不買豪華車”,這就是原因之一。
速派的產品力即使還沒有超過奔馳E,也應該不遑多讓了,可是,兩者的價格相差卻很大。上述兩款測試車,奔馳是55924歐元,斯柯達是40090歐元,奔馳貴了近40%,所以,斯柯達董事長范安德才感到憤憤不平:“我們的性能超越了它,可是它卻比我們貴了近4成,在中國市場則可能貴一倍!”
與范安德一樣感到不平的肯定還有尹同躍,奇瑞的董事長最近像祥林嫂一樣,在幾乎每一個公開場合就叨叨——“奇瑞的出路是品牌”。今年4月份,奇瑞在智利做了一次市場調研,150位智利白領在盲測了瑞虎5(就是車上沒有任何可見的品牌標識或記號)之后,63%的人認為這是一款來自美國、韓國、日本或歐洲的車,21.9%的參與者認為它是一款現代起亞,近2成(19.2%)認為是福特,認為是奇瑞的只有14.4%,居然還有2個人認為它是一款謳歌!
這并不令人奇怪,我相信,現代起亞的新車,比如K9,如果遮住車標,在中國做一場類似的調研,猜奔馳、奧迪的也不會少。事實上,大家對品牌本身的印象,其實并沒有那么牢不可破,之前,英菲尼迪在路上不是常常被誤認為是奇瑞么?
所以,今天,從純理性的角度,買車不僅應該忘掉什么什么V,還應該忘掉什么什么牌,忘掉一切產品本身之外的噱頭和概念,你要的是一款好看、好開、好用的車。當然,沒有絕對理性的人,消費不可能不帶感性色彩,所以,無論是斯柯達還是奇瑞,都不能期待消費者完全平等地對待自己,品牌建設也確實都是它們唯一的出路。(文/ 汪云青)
(原文刊登于2015年《汽車公社》6月刊雜志,標題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