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車主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出門前檢測到的胎壓是正常的,結果在行駛途中,一段時間胎壓報警燈就會亮,停車一小段時間,再次行駛胎壓報警燈又沒有報警,到底有沒有影響?
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比較常見,一方面就是傳感器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溫度導致的原因,還有一方面就是誤報,當然不排除是輪胎的問題。這都是可能導致胎壓報警燈亮起的情況。
大部分人在遇到胎壓報警燈亮起的時候,都會慌,畢竟如果在高速形式的時候造成爆胎,那么后果就很嚴重了,如果沒有胎壓的檢測工具,停車大概目測一下,卻發現并沒有出現胎壓過高的現象,可能關掉報警燈之后心里還是不會踏實的。
在汽車長時間行駛的過程中,輪胎會根據外界的情況變化而相對變化,一般溫度每上升10攝氏度左右輪胎胎壓會增加0.1bar左右,所以在輪胎胎壓變生變化而超出額定胎壓時,此時胎壓檢測系統就會報警。
正常情況下胎壓是慢慢減少,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檢查胎壓,如果過低要補足,防止胎壓不足。但如果跑了一段時間胎壓應是上升的,因為與地面的大量摩擦,使輪胎受熱,所以胎壓是會上升的。
特別是在夏季行駛時,由于地面溫度高,再加上輪胎自身與地面的摩擦,以及頻繁的剎車,才會導致剎車片過熱,而連帶提高輪胎溫度都會造成胎壓的增加。
一般的轎車輪胎都是在2.3-2.5個氣壓左右,冬天的時候可以適當進行調高 0.2 bar左右。夏天的話,因為溫度較高,此時就要比標準低0. 1 bar左右,以免高溫爆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