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汽車網訊】在環保排放的要求下,發動機排量逐漸降低,但又要保證足夠的動力輸出,所以渦輪增壓幾乎成了小排量發動機的標配。它是如何給發動機增強動力的?又有哪些不足之處?視知車學院這期來說說渦輪的工作原理。
開渦輪車總會感覺有些頓挫,這事不賴司機,主要是有渦輪遲滯現象。
這要從發動機的原理講起。
發動機的動力是燒汽油得到的。汽油要燃燒,得有足夠的空氣,它們之間的質量比例就是空燃比,最理想的是14.7比1,也就是14.7公斤的空氣對1公斤汽油。
但在實際工況中,最佳空燃比很難實現,油多時動力強,空氣多了排放污染就低。
發動機逐漸向小排量發展,但動力也得夠,所以強制進氣裝置開始流行,也就是傳說中的增壓。
它向發動機內部增壓空氣,進氣量得以增加,再配合適當的噴油量,就能在不增大排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動力。
現在主流的是渦輪增壓,結構比較簡單,是兩個連在一起的扇葉。發動機排出的高壓廢氣推動渦輪,再帶動旁邊的葉輪壓縮空氣。
渦輪的大小和每個葉片的角度,決定了渦輪壓力的大小,壓力越大,動力提升越明顯。
但要達到正常壓力,渦輪通常都得上萬轉,所以大渦輪需要更高的發動機轉速,通常在3000轉以上,于是造成了遲滯和頓挫。
渦輪增壓轉速太低了沒動力,太高了車又躥,所以有些司機更喜歡機械增壓。
但它不適合小排量發動機,一般應用于豪華高性能車上,比如美式V8機增地獄貓、5.0機增大路虎。
家用的首選是小慣量渦輪,體積小、重量輕,發動機轉速1000多就能推動,遲滯可以忽略不計,只是提升的動力也有限。
其實,大渦輪也能解決遲滯問題,比如偏時點火和可變截面渦輪技術。但這兩個,一個是拉力神車三菱EVO用的,一個是柴油和超跑用的,家用車還是算了吧。
院長覺得,電子渦輪是未來的趨勢,0.2秒就能達到5萬轉,絕不拖泥帶水。
然而,這東西對供電要求高,好像只能裝在48V的車上,比如新款奔馳S和新款奧迪Q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