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汽車網訊】據國家應急管理部最近公布數據,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火災共計640起,同比上升32%,平均每日超7例火災。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發展,電池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其中電池熱失控成為主要誘發因素,并已逐漸超越續航里程等問題,成為消費者最為關切的首要問題,也成為行業發展的攔路虎。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在電池安全亟待提高的緊急時刻,長城汽車前瞻研發的大禹電池技術恰是對癥之藥,成就新能源用車更高安全保障,如一抹驚鴻閃耀新能源車圈,為用戶出行筑起“生命安全的防火墻”。
電動車圈的及時“禹”,變堵為疏解決“熱失控”難題
采用“變堵為疏”的全新設計理念,長城汽車的大禹電池技術,打造了4層5維底層安全矩陣,實現不同化學體系電芯和不同規格電池包的熱失控安全防護,有效保證動力電池正常生命周期內不起火不爆炸,及時為電能源汽車行業電池安全提供有效解決方案。其中以下8大創新核心技術起到關鍵作用。
其中熱源阻隔技術采用全新雙層復合材料,既能隔離熱源,又耐火焰沖擊;雙向換流技術減少熱源對相鄰模組熱沖擊,避免二次引燃;熱流分配技術實現氣火流在通道內均勻分布,避免急劇熱沖擊;定向排爆技術通過分流、導流、換流將火源快速引導至滅火通道并安全排出;自動滅火技術將氣火流排出溫度降低至100℃以下;正壓阻氧技術避免因氧氣進入導致二次燃燒;高溫絕緣技術消除高壓起弧危險;智能冷卻技術可快速開啟冷卻系統并抑制電池熱擴散。
搭載大禹電池技術的電池包
防患于未“燃”,長城汽車大禹電池技術真實力真安全
實踐是檢驗技術實際應用的唯一標準,各廠家在實驗室里展開了一場電池技術安全驗證的激烈競賽。在這場電池安全技術的“華山論劍”中,長城汽車憑借自己的赫赫戰績再一次力壓群雄。
沒有激流就稱不上勇進,沒有山峰則談不上攀登,長城汽車大禹電池技術安全測試直接開啟最嚴苛的測試難度。在搭載大禹電池技術的三元鋰811電池中部位置,對兩個相鄰電芯連續加熱觸發的測試方式,充分考慮實際危險發生時電池包內相鄰模組的互相影響,相較針刺方式中針扎一次失控單一電芯,更全面難度也更拔高。
驗證過程中電池包抗住最高1037℃高溫,最高16kPa電池包內氣壓;連續3次熱失控,電池包依然不起火、不爆炸,大禹電池技術的滅火系統能夠抑制電池包外溢煙霧最高溫度低于100℃,避免對周圍產生二次傷害,成功通過三元鋰811高鎳大容量電芯全球最嚴苛的安全測試。
大禹電池技術通過全球最嚴苛的熱失控測試
大禹電池技術在全球最嚴苛的測試難度下的極致安全表現,充分凸顯了其變堵為疏技術原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保障電池正常使用周期內永不起火、永不爆炸。長城汽車真正將電池安全提升到了全新高度,這從根本上也體現了其對用戶安全負責的態度。
免費開放專利為生命護航,汽車圈的另類“清流”
在眾多企業對外聲稱“用戶至上”的今天,有很多企業僅僅是將“以用戶為中心”作為營銷手段。像長城汽車這樣切實考慮民生福祉、高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簡直成為新能源車圈的一股另類“清流”。
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刻不容緩,長城汽車胸懷無疆大愛,針對性研發推出能夠保障永不起火、永不爆炸的大禹電池技術,承諾對全社會免費開放相關專利,這意味著長城汽車放棄以專利技術回血前期研發費用及后續盈利,以無私奉獻最大范圍保障全球用戶的安全,深刻詮釋了頭部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大禹電池技術專利免費開放
同時,長城汽車大禹電池技術還具有多元適配性,作為一個電池包安全的系統性應用,可以兼容多種體系的電芯。在設計過程中,長城汽車持續開展大禹電池技術設計優化和測試驗證,針對不同化學體系電芯和不同規格電池包形成多維度矩陣式安全解決方案,從而做到動力電池可實現在正常使用生命周期內永不起火,永不爆炸,這也意味著相對于其它電池技術,大禹電池技術的社會推廣應用價值相當之大,將為新能源汽車用戶生命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
志在峰巔的攀登者,不會陶醉在沿途的某個腳印之中,未來長城汽車將繼續努力,以科技之力、揚安全之帆、守護用戶出行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