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SUV市場仍保持相對較快速的增長勢頭,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投放,整個SUV市場開始從"藍海"走向"紅海"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年前11個月,國內SUV市場的累計銷量358.8萬輛,同比增長34.2%,增速較以往有明顯的回落。而SUV市場的由藍泛紅,必然引發汽車企業對于這個市場營銷策略的一系列調整,在產品和營銷等各方面都必然要投入更多的深耕精神。從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上市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新SUV新產品,其實就可以看到車企在這些方面的新策略與新舉措,當然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其在這個開始泛紅的SUV市場的策略是各有不同的,我們且以幾款下半年上市的緊湊型SUV為例。
一方面,性價比顯然是一個車企經常用到的營銷舉措,但注重創新的整合營銷也是這些車企的一個突破重點。
如今年6月上市的東風裕隆納智捷優6,其售價區間達到12.88萬元-20.08萬元,作為一款緊湊型SUV產品,單純從售價的角度看似并不給力,但如果比較其飛航HUD抬頭顯示器、DAS+駕駛警示系統和Active Eagle View+環景影像系統等諸多科技配置,以及2720mm的軸距、"座艙極大化、足跡極小化"的設計理念打造的駕乘空間和搭載1.8T和2.0T發動機等,仍能突顯其高性價比。更為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在上市時,以"新時尚 SUV"為定位,線上線下配合,傳統與創新營銷綜合利用,整合互動營銷、話題營銷、運動營銷、虛擬營銷、植入營銷、體驗營銷微模式、差異化服務營銷及渠道營銷等八大創意思路推動優6的上市營銷,并獲得清華大學工商管理案例比賽冠軍。由此可見,在具備性價比優勢的前提之下,類似東風裕隆這類車企在SUV市場更多的是強化在營銷創新領域的突破,期望通過營銷創新,實現其SUV產品的盡可能的銷量突破。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車企依據自身品牌和產品實力,在SUV市場的營銷舉措略有不同。
如今年10月份上市的繽智,廣州本田將其定位于一款緊湊型SUV,但單純從其2610mm的軸距和4294mm的車身長度來看,顯然對小型SUV市場也會帶來較大的沖擊。應該來講,廣州本田這種定位,讓繽智上可參與到緊湊型SUV市場的競爭,又下可參與到小型SUV市場的競爭,在市場策略上可謂一舉兩得。特別是其12.88-18.98萬元的售價,作為一款合資品牌,其在緊湊型SUV市場能突顯價格優勢,而在小型SUV市場也不顯得突兀。
而在這方面與繽智有相似市場策略的還有剛剛上市的東風雪鐵龍C3-XR,同樣東風雪鐵龍將這款車定位于緊湊型SUV,而單純從其2655mm的軸距和4262mm的車身長度來看,也顯然會對小型SUV市場帶來較大的沖擊。與繽智還類似的地方是這款車的售價,其售價區間為,10.88萬元-17.18萬元,同樣能在緊湊型SUV市場能突顯價格優勢,而在小型SUV市場也保持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繽智和C3-XR的起步差價達到整整2萬元,這個差價如何來理解?眾所周知,本田在中國市場的日系品牌陣營里的品牌力是與豐田一道居于一線的,因此,在定價策略上,很難讓本田做出低姿態,但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本田要保持高姿態的唯一舉措,就是將其起步價車型的配置全面提升上去。我們可以看到其最低配的12.88萬元的繽智1.8L手動兩驅精英型無論從動力系統還是配置等方面都較最低配的10.88萬元的C3-XR要高出不少。
但是對于東風雪鐵龍的C3-XR而言,雖然其最低配款在動力系統和配置等方面確實要低于繽智最低配款,但其高達2萬元的差價也是真真切切的。為什么東風雪鐵龍會傾向選擇低價入市?一方面,在合資品牌陣營,雪鐵龍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仍還是有很大的品牌提升空間,高價入市顯然不符合雪鐵龍品牌目前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現狀;另一方面,通過降低門檻,可以吸引盡可能多的消費者對于這款產品的關注,從而轉化為實際購買,從促進終端市場銷售表現的角度,顯然低價入市也是不錯的市場策略。
針對處于不同階段的市場,汽車企業相應的市場和產品策略肯定會有不同。我認為,無論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陣營,針對目前開始泛紅的SUV市場,其結合自身實際如能采相應不同的策略,同樣都會收獲不錯的市場表現,如本文提到的納智捷優6和繽智,納智捷優6上市三個月的累計銷量就突破3萬輛,而繽智也實現了上市即上量,11月銷量也過萬輛,而剛剛上市的雪鐵龍C3-XR相信以其低門檻,也將實現上市即上量。
當然,如果不能及時針對市場的變化對自身的市場和產品策略進行調整,未來或就將面臨被動的局面。面對當前雖仍較為火爆的SUV市場,如果車企仍非理性的認為有產品就會有收獲,則無疑于在正在加速趕頂的股市中買入股票的股民,最終被套牢。